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大班《咏柳》古诗教案教学反思(2)

炎婷分享

  《咏柳》古诗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字词

  2、读懂古诗

  3、能够背诵古诗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5、让学生学习后能够爱护树木,保护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准备:

  和诗歌相配的音乐一首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背诵古诗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

  五、教学过程:

  1、教师朗诵诗歌

  2、学生朗诵诗歌

  3、学生讨论诗歌的诗意,古诗是描写什么的

  4、教师解释全诗

  5、提问学生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6、配上音乐,教师结合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7、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8、指导说句,写句 。如, 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9、布置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教学结束:

  全班朗诵古诗

  《咏柳》古诗教案篇五

  咏柳⑴

  【唐】 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古诗教学反思

  1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 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

  3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1.咏柳古诗配画手抄报

2.《短歌行》的教案以及原文阅读

3.大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4.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

5.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6.幼儿大班画画教案

15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