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文科历史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欣怡分享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学习好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现实。那么怎么学习文科历史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文科历史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文科历史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二、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三、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四、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文科历史的学习建议

1. 历史学习首先要把历史书图表展开,从宏观上看一下我们这个民族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民族按时间轴的发展过程,从最远古的西夏、商、周、汉,到唐、宋、元、明、清是怎么过来的;

2. 把目录看一遍,学会把目录装在脑海中;把目录在脑海中形成纵深的立体感!要把框架镶在脑海中,这一点非常关键,整本书要像知识树一样,印在记忆里,我们知道知识的逻辑、结构框架后,便知道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细节,在知识树中的位置、与逻辑结构关系;

3. 把每一章看成一篇文章,把文章看成一个整体,从头到尾看上5遍以上;然后闭上眼睛问自己:这一章到底反映了几个核心事情?有几个关键人物?那些关键人物在这个事中起了什么作用?

4. 融合历史年代:先划分历史时间、年代的大块。有什么标志性人物出现、历史大事件,把历史划分成几个重要的历史大块。如:我们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你要知道看大块,这本书总共把人类历史切割成3大块——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

把时间、人物、事件(年代)连在一起,唐朝初年有几位皇帝,有几股政治力量,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是什么状态,在头脑中有纵向连接之后,要用横向连接把这些串联起来,这样你才能记住;

5. 整体回顾:一本书多少章、讲的是哪一段历史(如:上古——到西周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等等),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能播放出来,那些具体的年代、数量、人名在考试前再去给他记准,这样便能做到做到心中有数;藏书万卷,笔力神游……

学习历史的意义

1以情感励志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因素——智力性因素、非智力性因素。当今,非智力性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等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非智力性因素,与人的情感关系十分密切。情感可以励志,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毫不夸张地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历史是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宝藏。

翻开史册,多少历史人物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用托尔斯泰的话来说,能起到“感情的传染”作用。舍身取义的文天祥,“为天下人谋永福”痛别妻子的林觉民、清贫而伟大的__、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才的林肯、身残志坚的罗斯福……

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情感励志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有一位老师在上“美国内战”时,是这样介绍林肯的:

1816年,他的家人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抚养他们。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

1832年,丢了工作——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借钱经商,但年底破产,接着他花17年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6年,完全精神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相信,读完这段历史,林肯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一定会牢牢铭记在学生的心田,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次极好的洗礼。历史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耕种。

2以思考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我们知道,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英语可以用来交流,物理化学可以搞实验,数学可以计算,我们的历史学科能干什么呢?那些千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事,拿出来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思考:反思前人的成败得失,从思考中悟出智慧。

我在讲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范仲淹为了整顿吏治,决定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有人曾劝他:您这样做,每罢免一个官员,是否知道就会有一家人跟着哭啊!范仲淹慨然回答:“一家人哭,总比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哭要好!”于是,大刀阔斧厉行改革。

讲完这个简短的故事后,我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这个做法呢?

与我原先的料想一致,大部分同学高度肯定范仲淹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得罪权贵的高尚品质。

随后,我再追问:换一个角度看看,你还能看出什么?

在 我的启发下,终于有同学提出:范仲淹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没有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下,让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下岗,那他们的家人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所 以,在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下,范仲淹进行激进的改革,是不够稳妥的!那些在改革中失去生活保障的官员,必然会联合起来与范仲淹为敌,打击面过大、 过急的行为最终必将导致改革的失败。

我在课堂上,补充这个历史故事的目的是深远的。

历史对现实的启迪意义,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今 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 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猜你喜欢:

1.学习文科的正确方法

2.文科生逆袭的学习方法

3.文科高效学习方法

4.文科生学习方法

5.怎样学习文科的方法

    377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