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

素雯分享

  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自身的人格特质。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篇一

  (1)态度系统的特性

  ①高强度态度难于改变

  态度的强度通常与认知的支持直接关联。强度越大,理性的理由也越允分,情感体验也越强烈,因而改变起来也越困难。

  ②高向中度态度不易变化

  一种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其也就越接近个人价值系统的中心,相应的认知与情感支持也越多,改变起来也越因难。

  ③有强烈情绪基础的态度不易转变

  有强烈情绪背景的态度,会存在非常强烈的自发的态度改变抗拒反应,使人有意无意地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

  ④与个人需要关联密切的态度不易变化

  如果一种态度对象同个人的许多需要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的可能性相联系,则态度就难于变化。

  ⑵被说服者的人格。

  它包括个体的可说服性、知识、智力和自尊。

  ⑶被说服者的心情。

  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为了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不愿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也不太愿意去追究事情的真正原因,所以易被说服。

  ⑷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

  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变化变得困难。

  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篇二

  一、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本学期的重点,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二年级上学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老师在课上会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法有针对口诀多记、多练、熟记。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利用用扑克牌或掷骰子等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孩子做错了题目,家长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比如,很多孩子做题时,往往计算出错。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太粗心了,下次细心点!”这样的嘱咐往往不大奏效。其实,对于孩子的计算错误,应针对错误题目具体分析。有些错误是由于粗心,如抄错数字,把加法算成减法,有部分孩子在竖式计算时把加法也算成乘法,针对不同的原因就要进行不同的练习和提醒。

  有些由于运算方法或者说运算技巧不熟练,如20以内加减法基础没打好,请您要陪孩子多加练习,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每天的听算或视算要坚持。

  二、正确对待并重视孩子的作业。

  虽然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回家作业,但是,我还想对家长说,请您更多的关注孩子作业,您可通过老师已经批改并发回的作业,了解孩子最近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孩子作业的认真程度,也反映出学习的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就取决于他对作业的认真程度。

  作业的认真程度,就是孩子在做作业时的专心程度。孩子的作业认真,说明孩子在写作业时,是用心的,是专注的,那么作业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好,起到了巩固提高的作用。如果孩子的作业非常潦草,说明孩子写作业时,是漫不经心的,是三心二意的。那么,这样的作业就算是写100遍,也没有什么用处。

  良好的书写应做到书写清洁、整齐、工整。养成良好的书写,就能减少孩子由于书写不良而产生的差错。所以如果您发现孩子没有用心的写作业,请试着在家让他重新写得好一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三、加强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指导孩子学会思考。

  本学期的一个难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近来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要让孩子说明哪一点不明白,先让孩子多读几遍题,一定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在读中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进行分析联想,帮助孩子思考,不要孩子一问,家长就告诉怎么做,这样其实他还是没有真正的学会。

  家长要多让孩子来讲自己的想法,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信息,或要先求出什么信息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这样也许会给他一定的启发。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你可以让他多读几遍题,有可能他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就会了。也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特的解题方法,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数学“活”学、“活”用。

  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篇三

  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目标:改变孩子不想学的学习态度

  我们都期望自己的行动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学生“不想学”,肯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产生了不好的“效果”。

  纵观自然、社会的各种现象,我们发现:任何“效果”的产生,都一定是某种“力”作用的结果,“力”的作用是“效果”产生的最重要条件。“方法”只是产生“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没有“力”的作用,任何“方法”都不会产生期望的“效果”。我们把这叫“效果动力定理”。由此,我们来研究教学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与“动力”问题。

  学习过程,是一个多变量的正在产生着“正循环”或“负循环”的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要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学习内容”外,还必须有学生的“想学”。“想学”是学习过程“正循环”的推动力量,表现了学生“学习动力”的正向取值;而“不想学”显然是学习过程“负循环”的重要原因,反映了学生“学习动力”的负向状态。我们把如图所示的有关“学习效果”及其必要条件之间各种因果关系的“等式”叫做“学习效果方程”。它从“效果动力论” 的角度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

  同样 ,根据“效果动力定理”,我们可得到有关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 及其必要条件之间各种因果关系的“教学效果方程”。显然学生是否“想学”是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条件,而学生是否 “想学”又与教学方法及学习效果等紧密相关。

  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是否 “想学”,是“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想学”的学生,任何教学方法都将等于零,当然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不想学”;有了“想学”的学生,不难产生好的“学法”,进而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想学”。

  没有“想学”的内因状态,就不可能有不断自主学习的行动。显然,教学中一旦不能改变学生“不想学”的状态,学生就只能被动学习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滑向“差生”的行列。要使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不是短暂的)变好,必须首先使他“想学” 。


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1.如何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2.如何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3.让孩子摆正学习心态的方法

4.浅谈学习态度的培养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方法总结

    235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