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有哪些

欣怡分享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分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和分母约分。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形式多样、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在复习分数与小数互化时,时间使用多了一些,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按计划完成。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后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设计了一些预习内容:(1)回顾以前学习关于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2)整数、小数的各种运算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3)计算:3.2×99+3.2 120÷0.25÷40(4)预习书上第80页的例题,思考: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适用吗?(5)试做练一练。 从预习作业情况来看,个别学生书写习惯不好,把数字抄错;把自己书写的数字看错;观察力不强,看不出其中的错误等等。少部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相当低,对稍复杂的计算在处理时往往有点乱,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符号三个以上的,错误率相当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做得相当棒。

  改进之处:在出现不同方法的情况下并没有让学生有个观察比较的过程,而是我在很生硬地让学生接受那种简便的方法,结果并没有收到很好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建议

  1.对六年级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的要求:对数学知识既要“胸有成竹”又要“胸有丘壑”。

  作为一位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对小学数学的所有内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具体内容和重难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把每一部分的教学置身于整个的数学知识体系中。例如:四则计算,既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各自的计算方法,又有四则计算的一般“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通用性。例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时,要联系到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运算定律,让分数的四则计算成为一个整体,对整个计算部分进行通盘考虑。

  在全面把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炼考点。例如:分数的四则运算的重点是计算方法,难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症结是学生的通分和约分掌握的不好。为什么通分和约分有问题,追究其根源是学生对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没有掌握扎实。而这部分知识都是五年级中学习的,所以作为六年级数学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弄清楚,解决掉。真正地做到“胸有丘壑”,帮助学生平安顺利地越过数学知识中的丘与壑。

  2.对六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数学教学既要”举轻若重“又要”举重若轻“。

  六年级数学老师不但要研究数学知识,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比知识重要。“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让学生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对数学中的每个数学思想方法都要做到”举轻若重“,反复练习,最后形成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例如:”转化法“: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反复利用转化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把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长方形。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注重了了面积公式的教学,而忽视”转化法“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往往轻视的”数学思想方法“举到学习的重要位置上来。如果”转化法“真的习得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学习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圆柱转化成已经学习的长方体进行探究。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就会达到一个”灵活自如“的更高的学习境界,这时可以说学生会学习了。

  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中除了做到”举轻若重“,还要做到”举重若轻“。这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知识规律的把握。不言而喻,数学知识的规律性是很强的,老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化繁为简,实现数学学习方法的”举重若轻"。例如:每册数学教材的《数学广角》部分,都是比较难的数学趣题,但是其规律性很强,都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练习。《鸡兔同笼》、《抽屉原理》、《找次品》、《植树问题》等等。在掌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化难为易”,实现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迁移,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对六年级数学教师研究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研究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关注个性”。

  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学法的运用,最终要落实到“人”的问题上。六年级学生无论在年龄特点还是知识水平上都有共同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共同点”组织教学。这无须累赘。

  下面重点谈谈如何根据“学生个性”采取教学,我的具体办法就是开展“四合一”主体学习,做到“心中有人”,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制定一个理想的学习目标。特别是边缘的学生(能优秀却没优秀,能及格却没及格的)开展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等措施。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我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四合一”主体学习成功之处之一就是极大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完善的激励机制都是基于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

  首先是小组合作,合作产生动力,每个人都想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小组同伴的认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做个好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

  其次是小组互助,互助产生凝聚力,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主动学习,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互助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当小老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尽大可能的展示机会,在展示中学社的学习兴趣大增。

  最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好“谈心”及时解决个别问题,谈心要抓住关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目标,解决困惑,激发兴趣。老师要做到”眼里既有小组,又要有个人“,在“四合一”主体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工作,两者相得益彰,效果更好。

  有人说“教书匠琢磨题,教育家琢磨法,思想家琢磨人”。六年级数学老师既要琢磨题,又要琢磨法,更要琢磨人。综观我校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成绩,自建校三年来都稳居全县”第三“,有人戏称:我们是”小三“,那就让我们发扬”小三精神“:明知无地位,但坚信有机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注意事项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的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现代 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专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过知觉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为他具备迅速地把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检索出来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如能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敛思考问题的范围,为正确选择问题解决思路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题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模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了解与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达到强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模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有一定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四、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 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五、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猜你喜欢:

1.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3篇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3.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篇

4.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5.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78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