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是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适当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多做好玩的难事
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毅力的培养可以算得上不遗余力了,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前提,这样强压下的坚毅品质培养大多是“假的”,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外力,一旦这个外力没了,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总是想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想要做什么。学奥数、学乐器、学英语、学画画,几乎每一样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选择,从来没有真正问过孩子想学什么。也许有朋友会说,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学这些对他以后有帮助。
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不断奔跑中,当他摔倒了,他还有能力爬起来继续奔跑。因此,不要急着给孩子补这补那、学这学那、而应先培养坚毅品质。那么,第一步就是鼓励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他感兴趣也有一点挑战的事。
不允许在感觉最糟糕的的时候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那也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特别不应该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大学时。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想学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就报名了。谁知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了,和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我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自己没兴趣了,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
我记得那时爸爸是这么和我说的: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了,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让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的准备中。
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说的永远是“你再用功点就好了,你再多做一点题就好了”。于是,久而久之,我们一直以为,“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我就能表现得好”。
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心不在焉。我们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犯着同样的错误,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最要命的是,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往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也并不好“。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
真正聪明的父母就要有策略地帮助孩子练习。不是仅仅说一句,“你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而是当孩子做功课拖拉时,我们应教会他们如何做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当孩子总是粗心大意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观察,提高细节敏感度。
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建议
1. 对于具体的学习过程来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能力,具备这三种能力的学生就等于是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2.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能力之外,自控力(意志力)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能力。在美国研究人员曾经做了一项研究,它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能管住自己,该上课的时候上课,该写作业的时候写作业,多学习少看电视,这个品质就是学业成功的秘密。
3. 一般普遍认为自控力(意志力)是一种美德,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的境界来培养,然而研究表明,自控力(意志力)其实是生理机能,它就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实验表明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意志力通常都会下降,而适当的喝一点含糖的饮料,比如果汁,意志力就会倍增。
4. 学习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答案是大量的练习!很多心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不但证明了高手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5. “刻意练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点:只在“学习区”练习、分解任务目标、随时可以获得有效的反馈、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6.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叫练习。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的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很多对于高考状元的研究都发现,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做的习题并不比其他学生多,但通常都会有一个所谓的“错题本”专门积累一些不会的或是做错的题,这其实就是在“练习区”学习的结果。
7. 现有的班级建制下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区”学习是很难的。除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将学生分层、分组实施最大程度上的因材施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8. 仅仅了解学习区在哪还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握技能和方法的关键有两点:大量重复的训练;训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从不会到会,秘诀就是重复!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反对“题海战术”是因为这种训练没有针对性(大部分习题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处于“舒适区”和“恐惧区”),而不是训练本身。
9. 社会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要鼓励人们尝试以前害怕的事物,你必须提供快速正面反馈为其建立自信。具体的做法是提供短期、具体、简单和低风险的目标,明确说明对方要做好的每一个步骤。换而言之,你必须把复杂任务变成简单任务,把长期目标变成短期目标,把含糊目标变成具体步骤。
10. 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学生感觉自己听明白了,他就会认为自己掌握了,可一旦考试就发现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很多老师认为考试是令人痛苦的经历,应当尽量少让学生参加,以免伤害到他们的积极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有研究表明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保持高频率、短时间的教学测试,只有多考、常考、才能让学生看到距离标准还有多远,同时消除对考试的恐惧感。所以清晰有效的反馈是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的关键。
11.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就像练习舞蹈和健身的人一定要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他们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12. 针对性强化练习(“刻意练习”)还需要高度关注,它不允许出现胡思乱想、走神发呆或心不在焉的状态。我们都知道学习时间长并不代表更加用功,真正重要的是有效的时间,也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在一项针对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和智力程度相仿)的学业水平的研究中,发现要想预测一个学生的成绩会怎样,决定因素不是上课出勤率、学习计划、参加聚会的时间这些我们通常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学习环境。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学习环境中单独学习,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技巧
NO.1 我是小小科学家——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对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有无数的奥妙可以探索,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带孩子去体验大自然,做这款小小科学家的游戏。
看到一朵好看的花,可以兴奋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花呀?真好看啊,宝贝你过来看一下,我们来数数它有多少片花瓣吧?”“夏天了,为什么树皮还会干裂?”“树木没有嘴巴怎么喝水”……用这些问题激发起孩子的探索欲,并引导孩子思考。
如果他说出了正确答案,就表扬她;如果说不上来,也没有关系,可以提供给他更多的信息,引导他思考,你甚至可以说你也不知道,要回家看书才能找到答案。然后回家之后,让孩子和你一起看书,找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从小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小小科学家。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并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奥秘,比如吃手、扔东西、反复做一件“意义”的事,等等。如果爸妈总是阻止孩子的这些动作,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探索能力渐渐退化。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考名校,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反而淹没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他们忽视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NO.2 我是拆装大师——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在有些人眼里,孩子就像个破坏大王。刚买的玩具,还没玩几天就被摔坏了;刚叠好的衣服,一转身就被孩子重新摊开了;刚倒好水准备给孩子洗澡,孩子一进卫生间,直接就把要换洗的衣服扔澡盆里了……
其实,孩子是在探索,在玩。这种方式,在大人看来是一种破坏,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学习。如果总是阻止,会破坏孩子的探索欲。为什么不用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呢?
把孩子玩坏了的玩具拿出来,或者买一些乐高式的积木,和孩子一起拆装。这种拆装游戏,在满足孩子探索欲的同时,还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NO.3我是小老师——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适合年龄:已上幼儿园
游戏很简单,即孩子当老师,爸爸或妈妈当学生。老师先给学生上课,讲课内容可以是这几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当天的。然后,在讲课结束时,设置一个提问环节。爸妈根据有意思的或者希望孩子重点掌握的上课环节向孩子发问。通过爸妈的提问,加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
经常玩这个游戏,孩子为了当好小老师,学到更多可以“传授”的知识,会在上课时更加专心。而且通过这个游戏,爸妈还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都学到什么,哪些地方有进步,哪些地方还有待加强。因为孩子上课时会喜欢模仿老师,所以爸妈也能通过游戏了解到老师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
TIPS:
1、在这个过程中,爸妈要认真听课哦。这不仅是个榜样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2、扮演小老师的游戏,频率最好固定下来,一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都可以。
NO.4 我来讲绘本——培养孩子对图书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力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我们会发现,很多书看完之后,知道是那么回事儿,可别人问你说了什么,却表达不清楚。这看起来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一个对图书内容没有思考、不能对图书内容做深加工的问题。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你可以和孩子玩“我来讲绘本”的游戏。首先,和孩子一起读一本绘本。回答他所有的提问。然后,把书给孩子,要他再读一遍。最后在合适的时间,比如睡觉前,再跟孩子一起回忆一下这个故事。慢慢地,你可以鼓励他向你讲述这个故事。
之所以要鼓励孩子用语言复述绘本内容,是因为书本内容要经过思考和内化,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换句话说,从小培养孩子复述故事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对图书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3.个人自主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