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有哪些

欣怡分享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

  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课程的性质,如语文,英语要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2.重视思维训练。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一切语言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英语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视角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一是“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言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建构性学习方式原则。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原则是值得提倡的,在这种教学设计原则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比较明显的不同。新课程环境下,有关初中数学教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只限于传统的接受、记忆、练习或者模仿。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将传统的被动接受积极转变为主动创新。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新课程环境及新标准要求的。

  2.交互性教学设计原则。新课程环境中,教师有必要将自己以往的角色进行转换,教师将以学生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单项交流。教师的身份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也就是说,在新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也得到了转变。因此,交互性的教学设计原则是新课程环境下适应新的教学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原则。

  3.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即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配合,比如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概况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字处理能力等。但是,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观察发现、感官判断,并且需要应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启发学生的这些能力,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情境创设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是有必要坚持的。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36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