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

威敏分享

  一般来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课,不能让幼儿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有利于提高幼儿音乐能力和智力发育。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方法篇一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

  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方法篇二

  一、语言“幽默”的策略

  俗话说:“妙语生花”。在音乐课堂中也一样,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调动要“巧”、要“妙”,导入语要切入主题,切忌开场白长篇大论讲不到重点,幼儿的注意力则很容易被分散、转移,搞搞这,搞搞那,因为没有吸引力,更没有倾听的欲望,甚至有些教师的“白”、“直”、“长”使得孩子自觉关闭五官的原有功能,更别谈如何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品质了。

  如:小班音乐游戏“乐器找家”,教师在组织如果直接说:“小朋友,等一下演奏乐器完后把鼓放到这边,沙蛋放到那边。”那么,小朋友演奏完乐器后则会机械地去执行,而且还收拾得心不甘情不愿。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小朋友,现在演奏完了,小乐器迷路了,找不到它的家了,你们知道小鼓的家在哪儿吗?谁愿意来帮忙送回去呢?”孩子们则会纷纷争先恐后地抢着去送。

  这时,再适时地说一声:“现在天黑了,鼓妈妈和沙蛋妈妈都睡着了,要轻轻地把小鼓和沙蛋送回去哦,免得吵到乐器妈妈了,还要注意,别送错“家”了哦!”小朋友本来哗啦哗啦地丢、放乐器的,这时肯定也会轻手轻脚地收拾乐器。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易于接受的幽默语言去贯穿课堂,这样,物品分类和爱护物品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二、表情“幽默”的策略

  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影响幼儿的心理活动;反过来,用心学习的幼儿也都很在意教师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对庄重的表情产生敬意,对亲切的表情产生好感,对幽默的表情产生喜悦感。

  在音乐教学中,切忌面部肌肉绷紧、僵硬、面无表情,两眼无神,这样会造成师幼间难以沟通,很容易造成幼儿精神的疲惫和思维的涣散。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的“幽默”,如运用开心、喜悦、眉毛弯弯等表情来表现《喜洋洋》的喜庆;运用悲伤、难过的表情来演绎《泥娃娃》没有爸爸、没有妈妈的伤心感受、运用愤怒的表情来诠释《愤怒的小鸟》游戏中鸟蛋被大猪偷掉后的感受;运用惊讶、害怕的表情来表演《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羊羊被灰太狼抓住时的情景。

  三、肢体“幽默”的策略

  在我们的成长中,小丑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影响深刻,而如今,麦当劳叔叔的小丑叔叔更是受孩子们喜欢。小丑拉拉裤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偶尔还假装技巧地摔一跤,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小朋友经常会被他们夸张的肢体幽默吸引住眼球,目不转睛。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各个肢体,让幼儿的肢体“幽默”起来。

  四、演奏“幽默”的策略

  打击乐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幼儿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切忌过分强调技巧练习和反复地机械性练习,也非常忌讳呆板、无感情地演奏。教师可通过演奏“幽默”的策略――趣味游戏法增强演奏的趣味性,寓教于乐。

  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方法篇三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 ,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认真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并于2004年完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柯达伊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还在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等。我带着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

  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在以往的音乐 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 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 X X X | )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 |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27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