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2)
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歌,感受朦胧。
师:下面让我们分组品读诗歌,深入体会诗的内容与思想感情。
第一组:结合具体词句感受现实的世界。
第二组:结合具体词句感受理想的世界。
第三组:结合具体词句感受诗人的追求。
第四组:感受“朦胧”与“变奏”。
(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周忆莲作为第一组同学代表发言:从“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可以感受到现实的世界是冷酷无情的,“瘦小的星”比喻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而现实是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风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
何鹏:“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中,“苦难的诗”实喻现实的苦难,“颤抖的星星”实指现实中人心灵的颤抖。
黄锦艺作为第二小组代表发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理想的境界。第一幅:“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峰在心头颤动”是第一幅,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是第二幅,这是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境界;“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是第三幅,这是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
何雨晴作为第三组代表发言:“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通过诗人对星星的凝望与寻找可见诗人对光明的追求与渴望。“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地希望”,可见诗人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宁愿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胡潘婷代表第四小组发言: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旋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
陈睿补充:因为这首诗歌不是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暗示或间接表现出来的,因而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师:同学们的品析太棒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于1979年写下了这一首《一代人》,它表达出了那个时期许多诗人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他们就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代青年诗人,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这就是朦胧诗。
二、仿写诗歌,走出朦胧。
师:同学们,一节课可能很难让大家将这首诗完全理解到位,不要紧,我们可以不那么到位地懂这首诗,但我们不会不懂祈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仿照本诗的句式,大声地说出你心中的祈盼。
冯子蔚: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微笑,谁愿意,天天都紧张,紧张得像大战前夜。
……
师:听了同学们的期盼,老师觉得对你们又多了一份了解。老师也常想:
如果不是因为爱你们
谁还会日思夜想,谁还会
为你们的语文学习寻找诗意和烂漫
谁不愿意
每天
看到小儿快乐的笑脸
听到他一声声美妙的呼唤
师:同学们,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世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入黑暗的痛苦时,有勇气给自己的星星点灯。
(播放歌曲《星星点灯》,下课。)
看过“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