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2)

素雯分享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一、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生笑。)

  师:哎?你们笑什么?

  生:这样太简单了。

  师:太稽鸡辆站臼融和聊简单明了。

  生1: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

  生2:这么简单,大家不知为什么这么做,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师:那怎么办?

  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

  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

  师: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自由读。)

  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板书:引用(名人名言))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

  生:(逐一回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2000千多年。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

  生:应该是用对比的办法。

  师: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 L匕女口汉奸,就L匕鸿毛还轻。

  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明6个字,知道吗?

  生:(齐答)死。

  师:(点击课件:而死)死,什么意思?它吗?为人民的利益能换个词解释

  生:(逐一回答)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生:(纷纷举手,逐一回答环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解释。(期间,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

  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

  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

  生: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

  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生自由练读此句。)

  师: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

  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读得没有感情。)

  师:分析得很好,但却没读出味道。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

  生:应该读得有力,不屑一顾,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态度。

  师: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生受到启发,饱含感情,读出憎恨、蔑视,全场热烈鼓掌。)

  师:好,干脆利落,痛快过瘾!而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你又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

  生:庄严深沉,敬佩敬仰。

  师:对,那是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出了爱与恨,读出了强烈的对比。全场再次鼓掌。)

  师: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仁匕。

  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举例子。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的例子。

  师: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台下的老师都知道,可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剪辑了两分钟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想想哪个镜头深深地打动了你?(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师穿插解说。)

  张恩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

  生:(边看边喊)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

  师: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

  生:(边看边喊)唱歌,干活,烧炭。(生被张思德的淳朴可爱所感染,边看边笑。)

  师: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 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播放 2 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 的感人画面。) 6 2 (生会心地笑。)

  师: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老头儿却把 田艟当柞下塞子.请注意这样的细节——(播放他为老人找老花镜、戴老花镜,老人喜极而泣的镜头。)

  师:怎么样?见着张恩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

  生1:最喜欢跳下河去追猪的镜头(全场笑)。他跳下水,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可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犹豫、奋不顾身。

  生2:我喜欢抱孩子的镜头。

  师:你喜欢他当未婚爸爸啊!(全场笑。)

  生2:不是,孤儿内心寂寞、孤独,但张思德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温暖他孤独寂寞的心。

  师:爱的力量使从不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了、欢笑了!

  生3:我喜欢他不停地奔跑的镜头,因为这一平平常常的动作,说明他——生都在不停地为人民服务。 (全场掌声。)

  生4:我喜欢张恩德帮助哑巴老头的镜头,有一个细节,是张恩德为老人戴眼镜,从这一动作中,可以看出张思德饱含深情、细致周到,充满了对老人深深的爱。

  师:那是细心、真心、爱心,他可真是“三心牌”好儿子啊!(生笑。)

  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师再指板书:举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

  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

  师: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恩德牺牲的电影片段,同时师深情解说。)炭窑轰然倒塌,张恩德牺牲了。那个爱笑的张思德,那个不说话的张思德,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地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再也来不及脱离险境。(音乐响起)就这样,他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禾U。

  二、举一反三,畅写感言

  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第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

  (生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生1:我最喜欢“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句话。

  生2:我喜欢的是,“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生3:我喜欢的是“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师:你们猜,林老师最喜欢叨p句?

  (生猜。)

  师:我喜欢主席的这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来。”

  生:(惊讶地)为什么?

  师:林老师来自福建福州,为了追求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我来到浙江,来到杭州,向浙江的语文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虽然远离家乡、亲人,虽然生活有点儿单调,有点儿寂寞,可我每一天都觉得快乐而充实。工作室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浙江、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正好七女一男,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那男老师就是白雪公主 (生笑)。我们在一起聆听、学习、交流,幸福而快乐!为什么我们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要说:有朋自四方来,不亦乐乎!下一周,林老师将离开浙江回家了,但这里的美好一定会成为我永久的记忆,留在我的脑海里,留在我的心底。

  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

为人民服务相关文章:

1.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2.为人民服务的格言 为人民服务的名言

3.为人民服务的名言名人

4.为人民服务的名人名言

5.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26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