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2)

素雯分享

  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从表中的填出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写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我认为闰土最大的变化是对“我”态度,二十年前,他来到“我”家时,“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时候,便和我说话,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告诉我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等很多希奇的事;当年分开后,他还托父亲送我贝壳和鸟毛,说明当年他和“我”的关系十分友好、非常融洽, 闰土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二十后,再次见到儿时的朋友“我”时, 他却恭敬地叫“我”“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这说明了他对我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对小时候的朋友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了。

  师:闰土的出身和“我”的出身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我”是少年,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小孩。

  师:什么是忙月?

  生:短工,闰土是“我”家短工的孩子。

  师:一个是少年,一个是短工的孩子,身份差别很大,为什么当年他们却相处得那么融洽?

  生:我想,两年人都是小孩,小孩之间有共同语言,很容易沟通,就玩到一块了。

  生:因为他们年纪都很小,没有大人们的那么多想法,两个人思想都很单纯,没有上等人、下等人的尊卑贵贱的思想。

  师:两位同学说得好,同学发现没有,他们俩的发言,都从同一角度、运用同一种方法来分析问题。

  生:都从小孩的性格方面。

  生:我认为,他们都从小孩心理角度来说明的。

  生:都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

  师:对了,两位同学都从儿童的心理方面去分析原因,采用的就是我们常讲的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生:从课文中提供的信息,闰土很能说,滔滔不绝向我介绍了我所不知道很多的有趣的知识,描述了看瓜、刺猹的情形,在“我”的心目中,闰土简直就是一个小英雄形象,“我”对他崇拜得不了,所以,“我”十分愿意和他相处。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法?

  师: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学得太灵活了,都把我们在以前学习课文中归纳的学法,灵活运用到阅读理解中来了。正如大家所说那样,虽然“我”和闰土的身份不同,“我”闰土还是建立起了纯洁无瑕的兄弟般的友谊。这次“我”回故乡,见到兄弟般的闰土时,他对“我”的感情却产生了隔膜。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我认为是因为穷苦困窘的生活造成的,闰土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我”,还能和小时候一样和“我”称兄道弟吗?就像两位从小一起玩大的同学,长大后,一位当了大官,坐好车出入;一位下了岗,靠摆小摊维持生活。摆小摊的这位同学还能像以前一样对当官的同学称兄道弟吗?

  师:既联系生活来分析,又能举现实生活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很有道理。

  生:是封建等级观念、尊卑贵贱的思想的毒害的造成的。他的发言,其实就是说明这个原因的,一位当了大官,一位摆小摊,就因为是社会地位不同,摆小摊的这位同学才不敢与当官的同学称兄道弟。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善于借东风,用人家提供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好,请同学继续讨论。

  生:闰土最大的变化是对生活态度的,我认为。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从填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热爱生活。而当“我”母亲让中年闰土挑东西时,他却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说明他对现实失望了,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了。

  师:为什么从他挑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可以得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了,对现实失望了的结论呢?

  生:闰土挑了香炉和烛台这件事,表明了他信奉的是迷信,他将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身上,而不把希望寄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上了,也就是说他对现实已经麻木了,对未来只有迷信了。

  师:同学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我”和闰土这对小时候的兄弟般的朋友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又是什么原因使的精神变得麻木了?

  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使闰土由当年的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是封建等级观念毒害,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

  师:前面的同学在发言时,曾说过闰土这个形象起到表现主题的作用,那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生: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师:对,本文通过对闰土性格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既然写闰土这个形象已经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由于问题跳跃性较大,当时学生没有马上回答上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求你给杨二嫂名字前面加个定语,大家准备分别给青年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加上什么定语?

  生:豆腐西施杨二嫂和圆规杨二嫂。

  生:漂亮的杨二嫂和老丑势利的杨二嫂。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杨二嫂的势利?

  生:课文中杨二嫂来我家的目的是捡便宜来的,“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为了达到捡便宜主这个目的,她用了心计,使了好几招。

  师:你是说杨二嫂是用了心计,使了招数来讨便宜的,能说说她用哪几招吗?

  生: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同我套近乎,用亲近的关系讨要东西,这是她耍的第一招; 当讨东西不成,便使出第二招,无中生有的造“我”的谣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师:从她所耍的这两招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啊?

  生: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性格泼辣、尖刻、势利。

  生:还表现了她的自私、贪婪的性格。

  (还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你好像有话要说,是有不同意见发表,还是对刚才的同学发言有补充?

  生:杨二嫂还有一招,他还没提到。

  师:在《故乡》这篇小说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去用到了哪些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呀?

  生:把以前学习的内容迁移到的分析新课文

  生:既用了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也用了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法来分析课文。

  生:采用整体感知,谈个体感受的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

  生:积累词语。

  师:我们是学习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生:首先自读小说,《故乡》全文,从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给小说的原标题加上修饰语。

  (板书:感知内容)

  生:紧扣小说对闰土、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

  (板书:分析形象)

  生:品味、体会、感悟第三部分的语言。

  (板书:品味语言)

  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采语段、句子、词语,积累语汇。

  (板书:积累语汇)

  师: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这就是我们学习《故乡》这篇小说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像这节课一样,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举一反三,反复训练,形成能力。正面布置这篇课文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发挥想像,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看过“故乡王正玲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故乡》经典的好词好句

2.关于故乡的经典散文

3.关于故乡的名家散文

4.故乡用英语怎么说

5.描写故乡的散文

259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