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实录观后感范文(2)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受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有灵魂深处的情感,都能得到升华,陶冶。
窦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最具有个性魅力的,她的课堂魅力来自于激情与智慧共舞,精神和思想齐飞。她的课堂带给我的是振奋与欢喜,是启迪与更多、更深、更新的思考。
2、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3、 什么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关系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的多重联系,以便整合;一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一求互相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道路上的不断追求,提出了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主题教学。 从最初的直觉型的课程构建开始,她对阅读教学的探寻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一开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由一篇带多篇,带着孩子们读美文,读名著,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她凭自己过人的聪明和感悟力构筑了一个阅读课程的可爱的雏形。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作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把它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尤其是她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学模式,更是鲜明地体现了她对语文教育的理解。短短两年时间内,她先后构建并执教了《朋友》、《落叶》、《亲人》、《圆明园》、《秋天的怀念》等单元,初步构建了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活泼的母语课程学习方式。
窦桂梅课堂实录观后感篇三
----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最近我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后,让我对语文、对公开课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窦桂梅老师的著作了,怀着对窦老师的尊敬,我很快读完了全书。
读完自序,我了解到窦桂梅老师身上名师的光环靠的是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自己所缺乏的不就是那份执着吗?
听名师的课,以前我总是想可以把其中一二借为我用,期待自己的课有一天能上的像他们一样精彩。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但如何拿来为我所用,这才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最应该思考的地方。
首先,窦桂梅老师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自己本身很喜欢读书,正是这份对书的喜欢让她从中收获了对语言的敏感和把握。书中几篇窦老师的课堂实录,老师的语言让我读之又读,既吸引了学生,又有着作为语文老师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同为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相比之下太过贫乏,没有激情四溢的语言,怎能怪学生不被吸引?
其次,窦桂梅老师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广度值得我们去学习。一篇课文,短短几十字到几百字,学生预习学习,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老在一篇课文里挖呀挖,自认为挖到了宝,但学生却所学甚少,那我们对课文的挖掘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找准课文的走向,思考这节课将要带领学生走向哪里,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课的深度和广度。《晏子使楚》一课,窦老师将课的走向定位于“尊重”二字,围绕尊重谈个人的尊重、国家的尊重,使学生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思考,对历史有了自己的认识。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读书是成就自己最快的途径。我们不但要从专业的理论书籍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要从文学书籍中学习语言,做一个有文采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自己绽放,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