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英语的弊端以及解决弊端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即使在学校里学了好多年的英语,却还是不能再日常生活中流利的使用英语,为什么?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跟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以及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用。
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
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呈现过于简单化
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好”教学目标,上课时只是简单的重复,甚至不重复,只是认为老师心中有数即可,就可以在课上有的放矢的讲解。实际上,学生对于目标甚至都谈不上认识。就更不用说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对于本节课该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无所知。
二 ,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性
老师都会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认为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不会顾及到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认为set out 很重要,要反复讲解,可学生已经掌握此短语的用法及搭配。课上就在白白浪费时间,而学生需要学会却没涉及。造成了学习的低效,投入大,产出低。平时的学习都由老师的主观意识决定,学生没有自主性。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性。
三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人们具有合作意识,可平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四 ,评价的单一性
最后评价学生时,只是看学生的试卷分,只靠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好与坏,不关注学生平时的成长过程,忽略了过程,只注重结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习缺乏长期的动力,只会走走停停。养不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 ,不注重能力培养
太多的学生考试能拿高分,可是当读文章时或翻译时会做的一塌糊涂,就更不用说脱口而出地道的口语能力。
解决传统英语课堂弊端的方法一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新课改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教学互动。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调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间情感发生共鸣,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调控,树立三个基本观点: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同时,教师还应处理好三个关系:教师指导、协调与学生主体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的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特长关系。为调控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希望,应体现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意识;教师应以表扬为主,暗示批评为辅,随时发现学生的亮点,使每个学生都体会成功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兴趣特长,鼓励他们学习好英语学科,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思维,并使其个性进一步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升华。
二, 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各单元的对话,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给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语言提供了基本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经久不衰。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做到双向交流,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达主题的效果。
三,组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学并非单纯机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积累,而是开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智慧天窗。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欲望,释放出内心的激情,让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地学习。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倘若一堂英语课,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即可想而知。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而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即师生合作和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望上英语课;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尽量扣紧本节课有关的英语知识和少许已学过并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尽量不要提问与本单元无关的知识并借此对学生大加责难,因为那样做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产生对立。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质疑,不可搪塞或冷处理,要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有时难免有幼稚观点,教师不要嘲笑,而是耐心引导,肯定点滴见解,必要时,可参与学生讨论。
解决传统英语课堂弊端的方法二
1. 阶段侧重,稳步发展
口语分主动口语(active oral speech)和被动口语(passive oral speech)。主动口语指的是“说”,是理解言语的吸收或输入过程,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被动口语指的是“听”,是理解言语的吸收或输入过程,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主动口语是在被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而形式上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由于口语能力呈阶段性渐进发展,因此,在一定阶段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并逐渐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初始阶段的活动主要在于提供可理解的输入去发展听能; 到了高中,学生大都基本达到言语形成阶段,此时的口头表达则更为重要。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之后,教师的输入难度也应相应提高。单就肯定评价而言,对于初中生可以多采用Very good/OK以外的其它表达。如:Well said/done/written! Marvelous! Excellent!等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运用他们已有的能力。譬如,新生刚入校,一方面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同时还可能受自我展示的驱使,出现英语口语交际中想说而不敢说、想说好而说不好等矛盾心理。此时此刻,正是师生融洽交流的良好时机。利用寒暄、介绍、道歉、赞扬等技巧启发学生开口说话,鼓励他们该出“口”时就出口,可以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促使口语能力的形成。事实上,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多数情况下可以保持交际的持续进行。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头表达对其他同学也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
2. 变换方式,趣化课堂 外语口语不能一听即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样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继而启动流利的话语。习得(Acquisition)即无意中获得,是口语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自觉的语法学习或认知学习。因此,口语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每个话题都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口语其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提问。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应当变换方式、适可而止; 提出的关键问题应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准备和讨论。除了“教师问、学生答”之外,还可采用“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或“讨论式问答”等模式实施课堂口语活动。譬如在谈及未来生活(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采用类似以下独白:Can you imagine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tomorrow? When we do some shopping, we can merely stay at home waiting. If we are ill, we won’t have to go to a doctor or a nurse. Can you guess how?类似以上方式,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提出问题; 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如:求职(Jobs)、旅行(Travel)、天气、体育(Sports)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活化为实际,让学生就其充分发表看法和见解,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