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欣怡分享

  教师们都在努力的尽自己所能去教育学生,但是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一起看看你有没有犯过这些错误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葫芦画瓢操作,不透彻——留空!

  【案例一】在“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这一实验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图一一滑动变阻器该怎样接,电压表、 电流表该选择什么量程,黑板上一目了然。多数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实验操作,但不少学生对于本实验应掌握什么知识却一脸茫然。

  上例中这种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晰。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实验教学简单理解为实验操作;二是习惯“包办代 替”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低估了学生的探究潜力,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改进这一现象的策略是一一留空!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也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 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装实验装置,学习整理与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实现自主探究。

  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不全面——容错!

  【案例二】在“探究大气压的作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及作用,执教者设计了“瓶吞鸡蛋”的实验,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展示。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人分工协作,一位学生把熟鸡蛋剥壳,另一位学生把蘸上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进锥形瓶中,再把鸡蛋放到瓶口。然而,鸡蛋只被瓶子“吸”进了一半,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期待 的被瓶子“吞”进去的效果。一位同学不甘心,试图把鸡蛋压进去,结果放手后鸡蛋又弹回原来的位置,再压一一又弹回!欲把鸡蛋倒出来却倒不出,用手拔竟也拔不出,放 手后鸡蛋又滑回原处……他的一连串动作以及所呈现的现象引来大家的阵阵笑声。正当这两位同学一筹莫展、尴尬不巳时,老师也已经很焦急了:“很遗憾,两位同学的实验没有成功,我们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 接下来的两位同学蘸的酒精较多,燃烧时间也适当增加,结果鸡蛋一放到瓶口就被 “吞”进去了,顺利完成了实验,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上面这个案例,前两位同学实验虽然未 成功,却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 向全班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鸡蛋如此‘调皮’,不仅不能被瓶子‘吞’ 进去,而且既压不进去也拔不出来?我们学 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再作分析,相信同学们到时候定能降服这个‘调皮’的鸡蛋。”这样,既巧妙利用了实验资源,还能激励全班同学进一步深人学习,提高他们利用所学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出现案例4中教师的一些错误做法,究其原因是教师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观念依然存在,没有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有限,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错误。笔者认为改进这一现象的策略是一一容错!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如探究方案不够科学严谨、操作过程有误,或收集数据存在问题等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应有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善于在学生的“失败”中找出其闪光点。可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分析学生出 现问题的原因,尽可能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案例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其进行科学探究。有个老师的做法特别值得借鉴,他非常留心学生在 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经常将学生的错误拍摄、投影出来,然后让全体学生当评委来评判、矫正这些错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正确理解物理实 验的教学目标,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提高自身的实验素养,还要加强学生实验的引导,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使学生经历物理实验过程,领悟物理方法,进而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1、建立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探究式教学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初学物理,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探究过程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为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八年级(上),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例如第14页“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第21页“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到八年级(上)的最后,关于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了。

  八年级教材中电磁学的探究活动也比较容易进行,实验成功率比较高。例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虽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活动,但它的“猜想与假设”无非是A、B、C三点的电流哪处大、哪处小,可以很明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设计的难度也不大,一般都能想到用电流表进行测量,看看哪里电流大,哪里电流小。“欧姆定律”的探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这个探究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教师要多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这里还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教师应适当介绍一下“控制变量法”。

  刚开始时,许多学生不会、不习惯参与探究,教师要设法鼓励、提示、引导。学生能干的事情,教师不做;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懂的问题,教师不讲。不顾惜时间,坚持下去,学生逐渐学会探究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探究的习惯: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习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新的知识。不管是探究活动、课堂讲授,还是资料查询、还是调查,都注意尽量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2)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极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便因势利导,并大加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课本示范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学中,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

  (4)注意讨论交流习惯的培养。探究教学过程的始终,都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交流讨论,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更迅速地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更快地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又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尽量增加学生讨论机会,以便于讨论习惯的养成,为促进交流讨论习惯的养成,在学习情况评价表中专门设置了“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一栏内容。

  2、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应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应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排除家庭电路中的小故障。

  在练习中要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的视野可广阔一些,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使用照相机时,如何调节才能照得更清楚。

  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过程主要经过以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 → 激发创新欲 → 实施创新行为 → 形成创新能力 → 塑造创新个性.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即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家庭实验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或简单加工就可制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如:在一个陀螺的上平面用美术颜料涂上不同颜色制成“七色板”,用细绳抽动陀螺快速旋转就能做色光的混合实验。利用铅笔、导线、手电筒设计调光灯电路。

  3、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栏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节中,都设置有一些栏目,如“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等栏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提问角度灵活、设置精巧、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将这些栏目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会收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综合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新颖、典型、兴趣、巧妙。例如:“科学之旅中”的吹乒乓球、声波的波形、声波传递能量、投影仪等,都非常好,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重要材料,我们想方设法全做,并没法增加一些演示,器材不足就借、自制,代用。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中安排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极利于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议去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在议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

  “STS”栏目的内容,展示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有的反映出物理科学的价值,有的反映科学的方法。这个栏目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迫感,都是学生是很想知道的、很感兴趣的。

  “科学世界”栏目,对某些有关的物理科学知识扩展性的介绍,把学生引入了科学的殿堂,其中有奇妙的科学知识、知识应用、教学内容的拓宽、科学的方法、妙趣横生的现象等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兴趣的巩固。

  这些栏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1分类法

  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2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

  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3比值定义法

  如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4多因式乘积法

  如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5逆向思维法

  如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猜你喜欢:

1.八年级物理教学措施

2.关于物理的教学随笔

3.初三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4.初二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5.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373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