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有哪些

欣怡分享

  提前做好教学规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新课时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对于物理这样难理解的可目,设计一份好的教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  时】1课时

  【教  具】音叉、玻璃钟罩、泡沫塑料球、橡皮筋、鼓、铁架台、电脑多媒体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学生举例,并说出是什么在振动发声。

  我们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那么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也能传声。

  问:液体能不能传声呢?

  举例:你潜入水中,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学生回答

  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再观看一个现象,看录像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

  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看图3-13人耳的结构。

  观看录像,观察并注意说明。

  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

  3.声音传播的快慢

  有一种现象,要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在古代,战士休息时,常枕着箭筒睡觉,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他随时可以听到敌军有无动静。为什么呢?大地、箭筒是固体,固体传声快的缘故。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

  25℃的水中,大约是1500m/s;

  钢铁中,大约是5200m/s;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介绍回声

  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三.课堂练习:

  看“请提问”讨论回答

  四.小结(让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 2、进行课本37页的实践活动3、作业本上写p37 1、2、3三道题

  【板书设计】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快慢: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教后记】

  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条件

  (三)教法选择

  教材难度适中,适宜用探索法展开教学,由于摩擦实验用文具可以进行,本课以实验探索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悬问征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况下,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将另一本书也“粘”起?

  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实验,探求可行方案.

  教师:演示下图中做法的同时问学生,为何一本书能“粘”起另一本书呢?从而引入摩擦的课题,说明两书接触处有摩擦.

  学生:自己动手用两本书做该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握两本书的边缘用力向外拉一拉,这为下面“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动手实验总结规律

  学生实验(1):用力将橡皮擦在写有铅笔字迹的纸上滑动.

  教师:指出橡皮擦与纸之间这种形式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讲明概念并举例后提出问题,橡皮擦与纸摩擦后留有尾迹,这尾迹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观察尾迹中的橡皮沫,以橡皮沫中有铅笔色素和纸被擦白这些现象中,分析出滑动摩擦本质,摩擦的过程中,相互摩擦物体的互相啮合的凹凸部,相撞碰被破坏形成了尾迹.

  学生实验(2):用小刀在橡皮擦上切一根细长橡皮条,用手拿住橡皮条顶端在纸面上做滑动摩擦.

  教师:提出问题,橡皮条弯曲方向与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后得出橡皮条弯曲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开展讨论得出,在滑动摩擦过程中有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学生实验(3):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桌面上物理书做匀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教学活动,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问: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哪些力作用?

  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问:其中哪些力是平衡力.

  答:重力与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分别是一对平衡力.

  问:如何测量这时的摩擦力大小呢?

  答: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

  问:为什么这时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

  答:因为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学生实验(4):把物理书的一端架在笔盒上成一斜面,先把一支圆珠笔从斜面上自由滚下,再把笔竖放在斜面上,用手轻碰笔滑动一小段后停止滑动.

  教师:指出前者笔从书面上滚动而下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同时提出问题:这两种摩擦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后总结出摩擦形式不同,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应用知识解题(学生独立完成)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____叫做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_____的力叫做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

  3.笨重的机器底部常安装上小轮,搬动时更为省力,这是应用了______道理.

  四、教学测评

  1.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四,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 ]

  a.木箱有惯性.

  b.木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

  a.100牛顿

  b.10牛顿

  c.50牛顿

  d.55牛顿

  五、教学反馈及矫正:

  (举黑板反馈,教师口头予以矫正)

  初中物理活动课教案三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13-9,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实验2参照图13-11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3.滑轮组

  (1)提问:看课本图13-15,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教师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3)学生实验:按图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挂图)组装由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用4个钩码表示。先用弹簧秤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再用弹簧秤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即动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动力)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猜你喜欢:

1.初中物理电压教学设计有哪些

2.初中物理串联电路教学设计方案有哪些

3.《加速度》物理优秀教案设计

4.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5.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37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