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物理功率教案怎么设计
还在愁初三的物理功率教案不知道怎么设计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电功率教学设计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郑永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有W和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电功率的大小是仪器的主要指标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观察铭牌,计算电功,培养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假如你家装修房子时,采购了60W和25W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根据需要客厅、书房的灯要亮些,卧室、厕所里的灯要暗些,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学生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客厅、书房安装60W的灯泡;卧室、厕所里安装25W的灯泡。
原因: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
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演示60W和25W灯泡正常工作情况。
问1:电灯泡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刚才实验看出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明相同时间内60W的电灯泡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也就是说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教师类比启发: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可以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1)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2)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功率);(3)可以利用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师:物理学中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电功率呢?
生答: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如果用Ρ表示电功率,用W 表示电功,用t表示通电时间,用数学公式就应该这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师: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
1kW=1000W
生: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常用瓦特(W)来表示。
学生熟悉电功率的常用单位。
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风扇的铭牌并思考讨论:
(1)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看两小时电视要消耗多少电能?
学生了解单位的配套使用
(1)P—W,t—S,W—J;
(2)P—kW,t—h,W—kW·h
学生观察后回答:(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1800W,表示它1s消耗电能1800J;(2)由公式,可得:
W=Pt=1800W×3600s
=6480000J
或:W=Pt
=1.8kW×1h
=1.8kWh
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提出猜想
多媒体展示flash课件
思考:怎样判断灯泡的电功率大小?
猜想
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
明确本节课只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可通过灯泡的亮度
学生猜想假设:
(1)可能与两端的电压有关
(2)可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3)可能与用电器的电阻有关。
学生各自猜想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小组成员共同赞成的猜想,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敢于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良好品质。
确定实验方法
电功率与电流、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忆:研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用什么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
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流相同;
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时,控制电流相同。
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设计实验方案
课题1:保持电流相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如何保持电流一定,怎样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电路如何设计?
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部分学生设计
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投影展示优化实验表格,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思考回答:
在电路中串联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比较两灯的发光情况,并用电压表测量两灯两端的电压,分析电压与电功率的关系。
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2:保持电压相同,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
如何保持电压一定,怎样改变灯泡的电流?
电路如何设计?
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部分学生设计
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思考回答
在电路中并联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电压相等,比较两灯的发光情况,并用电流表测量
通过两灯的电流,分析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
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投影展示优化实验表格,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进行实验
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研究课题1、课题2
教师巡视,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鼓励速度快的实验组完成另一课题的实验
分组合作进行实验
同时记录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投影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用电器上的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时,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 电功率越大。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评估
师: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与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学生审查,思考。
总结
师:进一步实验发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即P=UI
公式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V),P 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W)。
学生领会两个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1)
(2)P=UI
推导出公式:W =UIt。
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教科书例1。
师:有无办法直接由电压和电功率求出电阻?
学生尝试完成例1和“自我评价”第3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教科书例2并启发学生完成“讨论交流: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生尝试完成
课堂小结
本节学到了哪些知识?
技能和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思考,教师补充。
加深印象,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
知识反馈: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叫 电流做功_____的物理量,用字母___来表示。
2.田甜同学在家发现客厅白炽灯的发光比房间白炽灯的发光亮,对这种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客厅白炽灯灯丝的电流大
B.客厅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大
C.客厅白炽灯两端的电压大
D.以上判断都有可能
3.李刚学习了电功率的概念后,要对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研究:取两个阻值不同的灯泡L1、L2,要研究它们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4.要探究它们的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两灯的____相同,采用甲、乙两图中的 电路图。
附: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计算公式:P=UI P= 导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的还有千瓦(KW),1KW=103W。
4.电功率表示的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发挥其额定功率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初三物理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利用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利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总结得出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探究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分析用手将不同物理课本分不同高度拿起所做功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功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包含的必要因素;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功包含的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 、探究法、例举法、分析归纳法等 学习方法指导: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在八年级学习了电功,知道了电功就是电流做功,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力学中的“功”又是谁在做功,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二、讲授新课:
一、功:
1、定义(幻灯片):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几个力做功的工作实例观察,让学生想想这些做功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幻灯片)
得出这样的结论:共同点1.都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2.必须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教师指出这两个共同点,我们就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边板书: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边让学生打开课本105页找到相关内容,用笔勾勒出来,课代表起头,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两遍。然后,让几名同学说出大致意思。
3、三种不做功情况:
通过“想想议议”范文九九网活动,让学生对几个事例(幻灯片)观察,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教师板书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1)静止的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 巩固练习(幻灯片),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情况进行考查。
4、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希望同学们下去进行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活动方案:
活动一:用手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拿到桌面,第1次拿一本,第二次拿两本,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实验中你控制了什么量不变,改变了什么量?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在距离相同时,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活动二:用手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拿起来,第1次拿到桌面,第二次从地面举过头顶,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实验中你控制了什么量不变,改变了什么量?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运用实验结论,得出:
1、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W=F×s
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强调并让学生注意:S是指在 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J =1N〃m提问:1J 为什么等于1N〃m?从而使学生明白物理公式不仅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还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
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J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1J相当于把一个鸡蛋举过头顶时手对鸡蛋所做的功。
5、功的公式应用:例1例2的原题和练习题的原题及分析解答见幻灯片。 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 W=F〃s;5、功的公式应用:
作业设计:
1、课本P107 2、3
2、了解举重比赛的有关规则,分析每个阶段运动员的举力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一、功
1.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
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静止的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
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 W=F〃s;
5、功的公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