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

欣怡分享

  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方法是什么?电路图是初三的一大重点,教师在授课前需要了解该内容只是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本节也是初中电学的基础。本节内容包括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其中电流概念十分抽象,电流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电压、电阻,乃至后续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属本节内容难点,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若干实验对自由电荷和自由电荷运动等内容作了初步介绍,为学生了解电流概念做了铺垫。为降低学习梯度,教材回避了以往教科书中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电流”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另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也要求“知道电流,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所以,教材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而是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个“想想做做”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认识理解电流电路知识,学会电路元件符号和规范的电路图画法,从而有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学科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夜景图片为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连续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先组织学生“想想做做”,让小灯泡发光,获得“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的知识;然后通过让LED灯发光的分组实验获得“电流具有方向性”的结论。接着通过画电路逐步过渡到画电路图,提出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方法。最后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迁移拓展——让学生动手拆装“海宝”小电风扇,认识“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和画出“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

  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

  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初三物理电路及电路图学习方法

  1.首先从正极出发,然后回到负极.

  2.遇到复杂的电路图,先按照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的画法一点一点分解.

  3.要注意画的导线不能够交叉.

  4.注意电流表和电路表的区别.

  5,画完电路图后,自己按照正极出发的方向,走一遍,看看行不行.

  6.重点注意电表要从正接线柱到负接线柱

  7.注意电路是否会短路.

    36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