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威敏分享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八年级数学是中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为高中打下基础,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初二数学下册教案:统计调查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抽样调查。这是抽样调查第一节课,通过调查结果有破坏性以及数目变大,全面调查不太合适,需要新的调查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接着重点介绍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有关抽样调查的特征的探究。最后又介绍了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简单随机抽样,为后面学习分层抽样做铺垫。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主要来研究生活中的数据,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特别注意到,本节课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运用。统计调查介绍了利用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本节抽样调查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蕴含以上的统计思想。学好本节课非常关键。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模拟历程,从中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统计概念;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数据去估计总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体会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统计概念,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我通过举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讲解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以往的学习内容中,多是以确定性为主的知识,虽在前一阶段学习了统计图表,全面调查收集数据,并对统计有了初步认识,但抽样调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学生出现对统计结果的怀疑和对统计的科学性的质疑。在抽取样本时,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上的限制,对于如何使得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容易束手无策,对于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与样本的代表性难于理解。对于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特征学生在观察和归纳方面说的不准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示范,适当提示,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调查方法。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以学生讨论为主,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合作性、互补性。

  教法分析: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比较、归纳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说一说:在这则笑话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全面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好不好?你能帮他想出好方法来调查吗?(抽两根试试)

  生活实例:如何知道一锅汤的味道呢?(舀一勺试试)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回答,打一三角口确定西瓜甜不甜等)想知道一批导弹的杀伤半径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为什么?

  师:以上示例都不适合用全面调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统计调查中的另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板书课题:抽样调查)

  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悟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交流互动,探索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师适时举例说明概念。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如一盒火柴的划燃情况。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如每一根火柴的划燃情况。

  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如抽取的两根火柴的划燃情况。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如上例中的样本容量为2,样本容量没有单位。

  注意:考察对象不一定指人,为了强调调查目的,考察对象可以使调查内容。

  适时小结:通过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认识,抽样调查实际是:                                       。统计中常用样本特性估计总体特性,这是统计基本思想。

  师:以上概念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理解。你们理解了吗?通过一个示例来考考大家。

  例题讲解:在一次考试中,考生有2万名。怎样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的了解到这些考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呢?我们可以抽取其中的500名进行调查。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学生自主思考后举手回答,师适时评价并板书答案)

  练习 : 1.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我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师:趁热打铁,比比谁又快又准?(生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后能正确解答,出现问题也不会太大,提示后可以纠正)

  师:截止目前,我们一共学习了两种调查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那么根据实际情况,如何选择调查方式呢?我们通过接下来这道题来探讨。

  2.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调查我们班所有同学的体重情况;(2)调查市场上五色冰淇淋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4)调查某村所有家庭的年收入;(5)调查红安县初一年级的作业量情况;(6)调查黄冈市水稻亩产量.(生思考回答,有异议的可以先小组讨论,出结果后师评价。)

  师: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作比较。比比哪个小组更准确?(给出表格,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师评价小组结果后给出示范答案)

  意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理解掌握本节概念学习。

  (三)示例探究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打算怎样进行调查?

  思考:1、确定调查方式;2、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学生合作交流,得出较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被调查的学生又如何抽取呢?说说你的抽取方案。

  师:为了使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还要使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即抽取样本要有代表性,如何选取?(例:从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再调查)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讨论)

  归纳: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

  (整理、描述数据)看图思考:全校的2000名学生,最喜欢哪类节目?全校2000名学生,对体育的最爱约占几人?

  意图:通过教材示例,体会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

  (四)学以致用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激励评价)

  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个体 (B) 一批电视机是总体

  (C) 10台电视机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10台是样本容量

  2、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身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

  ⑴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⑵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⑶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3、某班要选3名同学代表本班参加班级间的交流活动, 现在按下面的办法抽取,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分别写在没有明显差别的小纸片上,把纸片混放在一个盒子里,充分搅拌后,随意抽取3张,按照纸片上所写的名字选取3名同学,你觉得上面的抽取过程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意图:课堂小测,巩固技能。

  (五)整理归纳

  (学生梳理知识,教师适当补充)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优点、思想方法。

  (六)知识拓展

  (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估计池塘有多少条鱼?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0.1第3、6题;选做题:要了解全校一周内学生用于数学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并做抽样调查。

  作业设计说明:必做题巩固本节课的内容,选做题既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也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

  教学反思:在学习全面调查后,以原有问题为基础,通过某些调查不适宜用于全面调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调查方式,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本节课还是应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说明讲解,关注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对新知识理解情况,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北师大初二数学下册教案:直方图

  第一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 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3. 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 划记 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 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

  (3)跳绳次数 在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 别 次数x 频数(人数)

  第1组 80100 6

  第2组 100120 8

  第3组 120140 a

  第4组 140

  第5组 160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猜你感兴趣:

1.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

2.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一章

3.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

5.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6.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29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