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幼儿园叙事案例(2)

淑航分享

  幼儿园叙事案例四:

  游戏开始了,幼儿你来我往地扔着沙包,玩得很兴奋。可仔细一看,却有很多问题:丢沙包的幼儿有的拿起沙包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沙包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的看到同伴扔过来的沙包,不知道快速捡起来追击,而是慢悠悠地捡起或是等待躲的幼儿退到另一头;有时候沙包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躲沙包的幼儿,有的不辨沙包投来的方向在场地中间乱跑;有的毫无危机感地站在场地中间,局外人似地看沙包在他们眼前“飞行”;有的躲到了场地的尽头处,等到沙包扔过来,常常来不及转身。很快,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兴奋劲就消失了,最后干脆放弃游戏自己玩了起来。第一次丢沙包游戏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从幼儿的表现看,他们似乎不太明白游戏的规则,可一问,他们却讲得头头是道。难道是因为游戏难度太大,对幼儿动作的要求高于实际水平,所以兴趣最终被无法达到游戏水平的挫败感所替代7幼儿是怎么想的呢?为了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原因,我组织了一次讨论。

  师:为什么你们不喜欢丢沙包游戏了?

  丽:我怕沙包打在身上会疼。

  师:那什么东西打在身上不疼?

  茅:纸张、布什么的扔在身上就不会疼了。(有的说,也可以用棉花;有的说可以用气球,它也很轻,打不疼人。)

  师:嗯,要用轻一点的东西来扔才不疼是吗?

  晓:是呀,他们那么重地丢沙包,沙包一下子就飞过来了,我害怕。

  师:哦,不但要轻的,还要让沙包“跑”慢一些。

  宏:是呀,沙包扔得太快,捡起来很麻烦的。(有的说,沙包太小了,看不清楚到底扔出来了没;有的说要用大一些东西的才能看得清;有的补充说,大一点点就可以了,像球那么大.太大了拿不动。)

  师:我明白了,要用轻一点的、“跑”得慢一点的、还要比沙包大一点的东西来扔。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

  我建议幼儿把各自认为合适的材料都找来,然后开展“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试试哪种材料最好用。最后,幼儿一致认为用“滚球”替代“丢沙包”进行游戏更好,他们觉得球的速度好控制,而且方便看到,滚动时即便碰到身上也不疼。于是,我让幼儿用球替代沙包,用滚代替扔,尝试改造版的丢沙包游戏。

  “改版”后游戏渐入佳境新的游戏开始了。雨豪准备滚球了,只见他观察了一下林雯的位置,将球用力地朝她滚去,凯丰见球滚过来,稳稳地接住后又滚了回去。球在场地中时快时慢地滚动着,场地中间的幼儿紧张而专注地盯着滚动的球,大范围地跑跳着躲避,时不时传来快乐的惊呼声。

  可渐渐地,球再滚来时,中间的幼儿轻轻一闪就躲过了,滚球的幼儿总也打不中目标。雨豪泄气了,他说:“我不来了。”四人一组的游戏因他放弃又无法继续了。还想继续游戏的另外三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入了欣然的一组,没料到他们的参与使这组的游戏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因为中间有五个幼儿,球过来时他们会同时跳起或跑开,增加了热闹的气氛,人多了,每个人躲避的空间相对小了,所以常有被击中的幼儿。幼儿愉快地变换着扔和躲的角色,热闹的游戏场面引来不少围观的幼儿。

  由于游戏材料和方法都是幼儿自己提出的,这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玩起来也更加兴致勃勃。客观上,体积较大的球看得清楚,而且球滚动的速度明显慢于扔出的沙包,便于幼儿判断方向及时躲避,“改造版”的游戏较之以前显然更接近幼儿的实际水平。但随着幼儿躲闪水平的提高,被击中的概率越来越小,造成了游戏的沉闷和疲沓。无意间的人数增加增强了游戏的热闹气氛,也使目标增多、被击中的概率增大,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于是,在后面的游戏中我取消了人数限制,让幼儿自由结伴,规则调整为:谁被击中,谁就去滚球。

  幼儿园叙事案例五:

  晨间桌面游戏时,浩浩(2岁10个月)和霖霖都在建构区玩积塑,盛积塑的玩具筐一开始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从中间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为个子小从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难,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边,旁边的霖霖从另一边拉住筐子不放,两人争执起来,筐子被扯得有点变形,浩浩看到霖霖拉着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声申辩:“玩具筐应该放中间!”浩浩根本不听,还是使劲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点泄气地松手,求助地看着我。

  分析:

  桌面游戏时,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间一直以来成了一条默认的规则,个子小的浩浩因为拿玩具有困难破坏了这条规则遭到霖霖的反对,一个坚持遵守规则,一个执意破坏规则,冲突便发生了。严厉制止或者帮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来可以很快化解争执,但是于孩子的内心不会有任何触动。

  我想劝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间,就问他:“浩浩,你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这里?”“因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边从玩具筐里拿玩具边说。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确实他的比较少,应该与他够玩具困难有关。我又问他:“如果其他小朋友还想用玩具,可是筐子离得太远够不着怎么办?”浩浩抬头看看周围的小朋友说:“那我就给他、她,还有他……(浩浩指着没有和他争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给他(浩浩指着霖霖强调不给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着玩就可以,不用你给的。”我说。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边玩边坚决地说。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边别人拿玩具也有困难来教育浩浩,浩浩因为有切身体验,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又倔强的浩浩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采用了逃避问题的方法从侧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会对他不友好,并对老师的说教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时,因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间小了,玩积塑时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来。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头看看玩具筐没有反对,继续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对老师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没有反对,说明他从内心里已经意识到错误并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况且玩具筐放在自己这边实实在在缩小了玩玩具的空间,但是倔强的他还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选择了在地上玩。

  一会儿,浩浩拿着插好的积塑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

  “我插的是树林。”浩浩得意地对我说:

  “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

  可爱的浩浩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

  反思:

  浩浩因为不足龄,初入园时我们对他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很多事情都依着他,这次他在游戏中抢玩具筐与我们平时或多或少地宠了他有关。但这个事件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桌面游戏时没有关注到象浩浩这样拿玩具有困难的幼儿,所以没有调整游戏场地与规则。事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抢玩具筐对不对?“拿不到玩具怎么办?”“玩具放在哪里玩起来更方便?”让幼儿自己来修订规则,选择游戏场地与玩法,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幼儿园叙事案例六:

  孩子们快接完了,只听杭杰在一边想哭的的说:“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来的。”我说:“什么时候不见的?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是一块飞机橡皮。”当天,我告诉他:“今天小朋友们都差不多接玩了,明天老师再来帮你找好吗?”他点点头,过了一会,他妈妈来接了,他哭着说:“妈妈,我的飞机橡皮没有了。”我马上跟他妈妈讲明今天孩子们都接的差不多了,明天再来找找看,他妈妈笑着说:“没事的。”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都来园了,我就开始了我的寻橡皮之旅,请孩子们都安静坐下来,询问大家有没有见过一块飞机样的橡皮,吴安琪就走上来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块飞机橡皮并对我说:“郭老师,这是吴秋香给我的,我昨天晚上去她家里玩,她给我的。”杭杰看到了马上说是他的。我问吴秋香:“这块橡皮是你的吗?”她说是她的,是她妈妈给她买来的,我马上告诉秋香:“你不可以说谎的哦!我等下会去问你妈妈的。”她不吭声。我又对秋香说:“好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要诚实,做错事能自己承认并改正,我还是会很喜欢的。”她哭着说:“是杭杰的,我从他书包里拿的。”听完这话,我请她把橡皮还给杭杰并跟他道谦。我及时的告诉秋香,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她点点头,嘴里还说我以后不拿别人东西了。

  听完她的话,我告诉所有的孩子们拿别人东西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并教导孩子们不拿别人东西,争做好孩子。最后让孩子们自己来评评秋香现在还是不是好孩子,大家都说是好孩子。我小结了一下:虽然她前面有错的地方,拿别人的橡皮,还不诚实,但后来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还是好孩子,我们还是会很喜欢她的对吗?“是的”大家齐声说,秋香也露出笑脸。


看了幼儿园叙事案例的人还看:

1.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2.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3.幼儿园学习故事案例

4.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

29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