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素雯分享

  物态变化是初二物理学习中比较基础的章节,同学们应该要好好掌握这种基础类的知识,然后复习备考。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要点辨析】

  1 .如何理解物质“固”“液”' ,气”三态的转变

  “固”“液”“气”三态的转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搞清转变的原因,就可掌握它们.其转变关系归纳如下:

  2 .正确认识露、雾、霜、雪、雨

  自然界中常见的露、雾、霜、雪、雨都是由水蒸气经过某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具体情况简要如下:

  3 .水的沸腾实验现象观察

  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沸腾进行的条件:

  ( l )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 2 )液体沸腾需要有热.以上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液体都不会沸腾.

  【疑点辨析】

  1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但很多同学对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如下对比.

  三者的区别:

  ( l )概念不同

  从宏观上讲,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上讲,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 2 )单位不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

  ( 3 )影响三者大小的因素不同

  由于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所以,物体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反之,分子运动越慢,温度越低.内能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其温度、体积一定时,如果状态未发生变化,则其内能也就未发生改变.热量只是反映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而不是物体内能的量度,因此,我们不能用“含有”, “具有”, “有”,等词说明热量,而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者的联系:

  ( l )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其内能一定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2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 3 )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

  温度也不一定发生变化.如两块0℃ 的冰相互摩擦,冰的

  内能增加,但没有吸收热量,温度也未改变.

  综合三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用“一定”和“不一定”对其

  变化情况综合如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只有两个“一定”,其余都是“不一定”.

  2 .燕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影响燕发快慢的因素

  4.生活中的“汽”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小液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白汽”“白雾”“白烟”等现象,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必须弄明白它们的成因.

  ( l )锅中的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将出现“白汽”.将火熄灭,“白汽”会更多. 当锅中的水沸腾后,有大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水面上方的温度比锅内水的温度要低,所以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当火熄灭后,周围温度降低,使更多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汽”也就更多.

  ( 2 )盛夏,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汽”冒出.打开冰箱门时,冷气会从中冒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便是人们看到的“白汽”现象.

  ( 3 )炎热的夏天,冰棍冒“白汽”. 冰棍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逐渐熔化成液态,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了无数很细的小水滴,看上去就像有一股股白色的汽附在冰棍周围.

  ( 4 )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雾气”. 深秋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大量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

  ( 5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用弥漫的白色烟雾营造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如果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气,演出不能正常进行.舞台上施放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 6 )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人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 烧红的工件温度远大于100 ℃ ,放人冷水中,工件附近的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汽化.水蒸气升到水面上方,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而液化成小水滴.

  ( 7 )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呼出“白汽”. 这是因为户外的温度非常低,人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 8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白雾”.

  在寒冷的室外,眼镜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一样低,当人戴着眼镜进人温暖的室内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便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眼镜就蒙上了一层“白雾”,使人无法看清室内的物体.

  ( 9 )喷气式飞机后面常拖着一股“白烟”,甚至还能以蓝天为“纸”、飞机为“笔”,用白烟写出大幅的标语来.

  飞机尾部的白烟并不是飞机喷出的烟.在天空中有许多无色透明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且空气中又混杂着一些细小的尘粒时,水蒸气就会以这些尘粒为核心凝结成小小的水滴,这些成群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在晴朗的天空,水蒸气的温度很低,但没有凝结核,所以无法形成小水滴,过冷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小颗粒,就形成大量小水滴,它们就是飞机后面拖出的那条白白的、人们以为是烟的“长尾巴”.

190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