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一
利用数学美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文科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应该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文科生数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家长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些批评指责,帮助他们放弃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们能真正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还可以结合文科学生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文科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他们兴趣盎然,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如果文科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很好地挖掘数学美,是优化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途径。数学的美育就是通过数学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数学的“形式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的美育主要是通过以上美的因素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努力而决定的,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还是消极的方式,是以坚韧不拔还是以畏却退缩、望而生畏的方式,是以勤劳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要使学生去想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去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二
挖掘教材内外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指人要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广,只要教师注意体会与挖掘,并将之在课堂中艺术地表现出来,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例如,对“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杨辉三角”的形式美,而美的实质是什么呢?认真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最后得出美的实质恰好是组合数公式:
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实现人天生的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利用数学问题的“多向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纵横联系、多向思考,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来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三
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意志品质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极其重要。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在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教师(不仅仅是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的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四
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方法的掌握
文科生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文科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文科生强化课前预习,做到上课前心中有数。
文科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文科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可以这样说: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不可能把数学学好的!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五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仅费时、费力,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意探索与寻找适合于自己具体情况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学好数学,在解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文科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但运算速度偏慢、准确率不高、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糊、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文科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文科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高中文科生普遍感觉到,他们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考试考不好。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文科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使学生日后能“温故知新,灵活运用”,这有利于提高文科生的数学能力。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之六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文科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文科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文科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文科生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后,教师要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三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等心理。不仅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同时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如何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比如,在进行“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背景,创设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试图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后,透过现象去悟出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因为,我们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金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银山。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数学也一样,应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数学问题浩如烟海,解法巧妙灵活,题型千变万化,要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就更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靠刻苦勤奋、靠小心谨慎、靠坚持以恒,靠方法得当!最后,我们应该牢记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所说的:“成功的秘密= X+Y+Z”(X代表勤奋学习,Y代表良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实际行动),我们应当鼓励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别说空话,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必定成功!
看过"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