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期末复习课的教学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学目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初中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复习策略
一、提高做题质量
现在,九年级学生拥有的语文复习材料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如果不加选择,就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心生厌倦,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复习成效。为此,教师一定要慎重把握,精挑细选,万不可抓住一本自认为比较好的资料,让学生从第一个题目开始,然后一题不落地做完。对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更不可一再重复练习。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翻看平时摘录的笔记,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帮助他们理清主次并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点,一旦学生有了复习方向,就能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一般语文试卷中有关知识积累的题目都与课本内容有关,因此,学生不仅要将课本中的文言诗句背熟,还要知道作者和出处。具体说来。课本中的重点包括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名句以及名篇名章的背诵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勤动手,在读背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使名句成为自己的知识,在阅读与作文中都能灵活运用。
三、复习时应有的放矢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讲评课就是讲评学生的答卷,把学生所做的试题从头至尾讲解一遍,可是往往因为题目容量大导致时间紧迫,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不可随便上讲评课,更不要还没有开始上课,卷子已经分发到学生手里了。教师要先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问题,分清主次,找出重点,注意结合各种题型分类讲评,如修改病句、阅读理解等。要注意对每种专题都要有明确的结论。
四、举一反三,提高综合能力
在考试前适量做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过程讲究的是做题的质量。当做的题目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规律性总结,归纳出一套明确的解题方法。比如,什么样的题目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考虑和解答,怎样解答才能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
比如仿造句子的题目,一定要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否则可能被扣掉一半的分数。又如,对阅读中词语指代意义的理解,一般要联系上下文来找答案,并且还要将答案带入文中读一遍,意思不变才说明是正确的。
事实上,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往往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也会节省学生不少时间。
五、调动资源。组题训练
考前组题训练,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每人组一套习题,并附上答案。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收上来后,再取其精华,组合成一套或几套有价值的习题,打印出来让全年级的同学做,谁出的题就写上谁的名字。这时,学生大都会认真地查阅资料,核对答案,不仅自身受益,其他同学也能受益,教师还能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做题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由学习小组对答案: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小组的组员可以帮助解决;大家都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出面解决。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快乐,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弥补作文的不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灵活运用的前提是具备运用知识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考试时才有法可依。而作文作为试卷中的重头,更不可等闲视之。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作文的基础得分上可以加书写分、扣错别字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教师要限定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的实战演练。学生按照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至成文的顺序,严格控制时间,认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对作文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七、合理控制节奏,缓解学生身心疲惫
长时间的复习教学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记忆量大小不等、难度系数高低不等的内容穿插进行,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疲惫的身心得到缓解,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复习教学成效。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首先是“遍”步,即老师精讲。
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步,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
其次是“反刍”步,即让学生读书。
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
第三是“消化”步,即让学生练习。
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
最后是“反馈”步,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
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延伸性强
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
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复习《背影》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父子情深”四个字。
二、启发性强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课标》的错误。比如六册书可以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种文体来复习,就其特点加以复习,采用网络图,联系起来板书(板书略),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加深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比较性好
“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有板书图示、表格显示出来。
四、系统性强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绘制树状结构图。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其系统性确实是很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五、趣味性足
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第一册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恹恹欲睡,语文复习毫无趣味性可言,也难怪复习的效果不佳了。运用图示法进行复习却不同。它借助文字、符号、线条、图画和语言等多种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带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产生好奇感(平时不注重板书图示教学,复习阶段使用效果更佳)。更何况这种复习方法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看旧知识,熔复习方法、思维训练、思想内容、语文知识于一炉,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意向,其复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