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欣怡分享

  学习语文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这是同学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猫》知识点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 学者、 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 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动物笑谈》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语言诙谐,充满情趣,有力地体现了题目《动物笑谈》中的“笑”字,请举例赏析。

  示例①:“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用风趣的语言写出了小鸭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 示例②:“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活化出鹦鹉可可聪明、调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3.本文多处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衬托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动物)的形象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旨。请任选一处简析。

  ①作者用外地来的观光客的震惊,侧面烘托了“我”这个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为了科学研究不顾尊严的优秀品质。

  ②用小鸭子和大鹦鹉对“我”的亲热态度来衬托“我”对动物的爱心。

  ③用老教授的“生气”和客人们的疑惑来衬托大鹦鹉的聪明、机智。

  《狼》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通假字 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

  狼不敢前 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 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 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 豺狼当道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

  狼子野心 、狼狈为奸、狼狈不堪  狼奔豕突、狼心狗肺 、引狼入室

  六、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非常困窘为难,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议论句)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启示

  (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01、了解。

  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0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0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0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0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课本

  (一)注重预习,质疑问难。

  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略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 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第二遍,速读。完成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

  第三遍、细读。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

  第四遍,精读,完成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二)专心听课,主动发言。

  课前进行了预习,不懂的问题记下后,上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上课的关键是用好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堂上能解决的绝不放在课外。

  语文课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积极发言,积极发言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点对于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独立作业,不懂便问。

  上完课后,老师往往留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迁移,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动脑,积极完成。在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的参考书,有现成的答案,写作业前不要去看,须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照抄别人的东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锻炼的机会。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生活在汉语的语境中,这一点和别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内容较少,大多难于理解的是文章背后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注意:

  首先,要先问己,再问人。其次,问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问题,容易有收获。第三,追根寻源。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1. 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好一个中心内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

  2. 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复习中一旦发现知识的缺漏及薄弱环节,要及时弥补,不可欠“债”。

  3. 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 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语文课后还可看一看参考书,看一下原著,拓展一下知识面,加深理解。

  5. 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语文学习如能将厚书读薄,则善莫大矣。而读薄的办法则是将知识条理化,重点明晰化。

猜你喜欢:

1.初一语文重点知识要点

2.七年级语文重点知识

3.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4.初一语文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5.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383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