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有哪些复习题(2)

欣怡分享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二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猜你喜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8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题

3.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

4.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5.初二物理期末复习题

379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