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威敏分享

  科学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内容很多,你知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复习吗?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5、(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6、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8、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

  9、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10、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

  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1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1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人的消化系统图:

  13、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14、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15、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16、(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17、(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18、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19、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0、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21、(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22、口腔中的(唾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3、人体消化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24、黄豆、绿豆等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二)

  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

  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6、(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三类;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7、(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

  8、分类的方法主要有按(相同点)分类和按(二分法)分类。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也可以说,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0、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送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即:

  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猜你感兴趣: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试卷及答案

4.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填空题

6.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7.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85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