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文言文作为我国历代通用的书面语言,记载了我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在承传文化、陶冶情操、提高文学鉴赏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有哪些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供你参考。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诣王(yì)曷为(hã) 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 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
何坐(犯罪) 诣王 (到) 固善盗(本来) 叶徒相似 (只) ....
其实味不同 (果实) 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 ....
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辱) ..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
⑴之 楚王闻之(这件事) 齐之习辞者也(的) 吾欲辱之 (他,代晏子) ...
⑵为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何为者也 (做) 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 ...
⑶使:晏子使楚(出使)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 ..
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⑵齐人固善盗乎?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 ,在本文晏子说这话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南橘北枳 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8、你喜欢文中的晏子吗?为什么?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出众的辩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文章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人琴俱亡》选自南朝朝刘义庆(人名)的《世说新语》。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猷(yóu) 笃(dǔ) 舆(yú) 恸(tò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俱病笃 (都) ((病)重) 何以都不闻消息 (即以何,为什么) (总、竟) .....
语时了不悲(完全) 索舆 (要) (轿子) ...
素好琴 (一向、向来) (喜欢) 径入 (一直) ...
既不调 (已经) 因怯绝良久 (于是,就) (很) 亦卒 (死)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⑵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⑶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⑷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5、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 “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 ⑵ “恸绝良久”——这是兄弟情深的真实表现。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8、回忆你过的古诗,写出两句能表现深厚的兄弟之情的诗句。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是 唐代柳宗元。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洌(liâ)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
悄怆幽邃(qiǎo) (suì)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清洌(清澈) 可百许头(大约) (表示约数) ....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深)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
俶尔远逝(忽然)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蛇爬行那位弯曲) (或现或隐) ......
凄神寒骨(使„„凄凉) (使„„寒冷)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下见小潭(向下) ..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的词语。
⑴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明灭可见 (可以) ..
⑵清 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清,凄清) ..
⑶乐 心乐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
⑷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随) ..
⑸以 全石以为底 (把,用) 卷石底以出 (连词,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9、“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中一定包含着作者的“情”,你能体会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吗?
示例:第四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清冷的环境激起作者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美形成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表现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的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的作者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
⑶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共同)⑷怀民亦未寝(睡) ...
⑸水中藻荇交横(交叉错杂) ⑹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只,不过)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影子。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里的夜没有月色?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何夜无月?„„两人者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2、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潴(zhū)相度(xiàng duó)胼(pián)胝(zhī) .....
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不可执一,泥于掌故(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 ...
非相度不得其情(观察和测量)(真实情况) ...
非咨询不穷其致(访问,征求意见)(追究到底)(事理) ....
是以 (因此,所以)躬历山川 (亲自)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像这样) .....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治水/必躬亲 ⑵泥于/掌故 ⑶昔/海忠介/治河 ⑷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⑵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⑶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⑷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6、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7、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8、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
⑴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⑵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⑴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⑵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