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
读书是学生任务的重中之重,那么,读书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苦乐法——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很可怜”,但是“嗜好读书”,则“如爱打牌一样”,在每一页里,都有着不同的趣味。读书苦,读书乐,读书之中有苦乐。苦于乐的分界线,只在于兴趣。
出入法——宋代史学家陈善《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需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出,是独立思考不为拘束。先入后出,开始读书要力求深入,读后要跳出书本的束缚,学会运用。“入书”时要虚心,“出书”时会运用。
冷热法——清代学者阮葵生《茶余客话》引程伯子语:“《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热读。”阅读时要考虑心境和情绪的变化。冷时,因为心境宁和,情绪稳定,所以宜读抽象的理论著作;热时,因为情绪激动,感情奔放,所以宜读文学作品。冷看有助于思考和理解,热读有助于想象和丰富感情。
取舍法——清代郑板桥读书有“学一半,撒一半”之说。认为学则取,撒则舍,读书最忌全面接受,应该有所取舍,所取者,为我所需的真知实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
读书
博精法——美学家朱光潜有诗云:“博学终须有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其意是阅读时要广泛涉猎,打下宽阔的基础,以后,慢慢地向精深处发展。总之,博览和精读是相辅相成的。
竭泽而鱼法——清朝学者王盛鸣说:“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知识好比是“鱼”,目录好比是“鱼网”。竭泽而鱼法,就用目录这个“鱼网”,在书海中全面地加以搜索,在同类著作中,辨别何者优,何者次,何者先读,何者后读。“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
厚薄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谈到他的读书方法时,强调学会把书读“薄”。他说:“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厚厚的一本书,一旦将它吃透,理清脉络,把握要点,这厚书也就变得薄了。当然,厚书读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顺逆法——一位外国学者说过,他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一般人总是顺着书本一一读来,而他则逆向而读,边读边遐想,边论证。即从最后的结论读起,一开始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去思考,这样阅读有时会受益更大。
旧时的学子们编了一首打油诗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收拾心情待明年。我觉得如果把读书当做消遣,那才能得到读书的真味。一年四时,都是读书的好时候。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我如今试创一个四时读书之法,供读者参考:春日万物生长,百花吐艳,宜读盛唐诗、北宋词、六朝赋,及《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之类的书,手持此类书,坐春花之下,落英缤纷,有含英咀华、口齿余香之妙。
夏日烈日炎炎,芭蕉苒苒,宜读庄子《南华经》、陈继儒《小窗幽纪》、张潮《幽梦影》、屠隆《娑罗馆清言》,及《西游记》《墉城集仙录》之类,晚凉新浴后,散发欹枕而读,得逍遥自在之真趣。
秋日金风肃杀,草木凋零,宜读《史记》、《资治通鉴》、《东京梦华录》、晚唐诗、南宋词,及《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看黄叶飘飞,观沧桑兴废之大观。
冬日朔风凛冽,白雪皑皑,宜读《六祖坛经》、《菜根谭》,寒山拾得诗,悟寂灭禅机。如果嫌太枯淡,那就再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之类,冬夜漫漫,可以提神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