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方法大全>

泥石流来袭的自救方法是什么(2)

虹静分享

  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交通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卷走路上过往车辆和行人;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冲毁工矿建筑、造成停工停产,甚至导致矿山报废。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1)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旅游开发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段,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生物措施:是一种长期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治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3)工程设施: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4)综合防治措施: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全面统一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5)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形地貌、降雨等条件,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可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

  6)应急性措施:每年7~8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

  泥石流流体性质分类及其特征

  粘性泥石流:指呈层流状态,固体和液体物质作整体运动,无垂直交换的高容重(1.6—2.3吨/立方米)浓稠浆体。承浮和托悬力大,能使比重大于浆体的巨大石块或漂砾呈悬移状(在特殊情况下,人体也可被托浮悬移,1939年7月四川汉源流沙河泥石流,将一位老太婆浮运1.3公里),有时滚动,流体阵性明显,有堵塞、断流和浪头现象;流体直进性强,转向性弱、遇弯道爬高明显,沿程渗漏不明显。沉积后呈舌状堆积,剖面中一次沉积物的层次不明显,但各层之间层次分明;沉积物分选性差,渗水性弱,洪水后不易干涸。

  稀性泥石流:指呈紊流状态,固液两相作不等速运动,有垂直交换,石块在其中作翻滚或跃移前进的低容量(1.2—1.8吨/立方米)泥浆体。浆体混浊,阵性不明显,与含沙水流性质近似,有股流及散流现象。水与浆体沿程易渗漏、散失。沉积后呈垄岗状或扇状,洪水后 即可干涸通行,沉积物呈松散状,有分选性。

  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分类及其特征

  泥流:是指发育在我国黄土高源地区,以细粒泥石流为主要固体成分的泥质流。泥流中粘粒含量大于石质山区的泥石流,粘粒重量比可达15%以上。泥流含多少量碎石、岩屑,粘度大,呈稠泥状,结构比泥石流更为明显。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干流和支流中的泥沙,大多来自这些泥流沟。

  泥石流:这是由浆体和石块共同组成的特殊流体,固体成分从粒径小于0.005毫米的粘土粉砂到几米至10—20米的大漂砾。它的级配范围之大是其它类型的夹沙水流所无法比拟的。这类泥石流在我国山区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对山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危害十分严重 。

  水石流:是指发育在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砾岩或部分花岗岩山区,由水和粗砂、砾石、大漂砾组成的特殊流体,粘粒含量小于泥石流和泥流。水石流的性质和形成,类似山洪。


猜您感兴趣:

1.泥石流灾害中如何自救

2.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法

3.滑坡和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的方法

4.应急自救方法

5.常见自然灾害避险自救方法

6.洪水的自救方法

7.台风自救方法

8.防灾减灾自救小知识

250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