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方法大全>

孩子爱哭的解决办法

虹静分享

  很多小孩子都很爱哭,有的孩子整天哼哼卿卿,稍不如意就大哭一场,不但别人讨厌,父母也感到心烦。许多人对这样的孩子束手无策。其实,家长只要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并不困难。小编为你支妙招。

  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哭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当他们出现渴了、饿了、尿了、热了、烦了等情况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哭闹召唤父母的注意,当自己通过哭闹表达的需求不被理解或者被理解而不给予满足之后,这种哭闹的强度还可能加大,如果自己长时间得不到理解或满足,孩子还可能会认为父母不爱她,从而失去安全感,变得更加喜欢用哭闹和粘人来确认父母的爱…….

  孩子会说话之后,虽然多了语言这样一种沟通媒介,但由于此时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尚未充分发展,极其容易出现难以言传自身需求的情况,如果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的需求不能及时被理解,孩子也可能通过哭闹来发泄内心不满,另外,就像我们成人一样,孩子在情绪不佳、身体不舒服、受到惊吓等情况下,也可能会用哭来表达内心的不适。

  总之,哭闹,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表达方式,没有一个孩子不曾用哭闹表达过自己,对于那些先天神经类型就偏抑郁质的孩子来说,更容易爱哭爱闹,我们家桐桐也是这样,虽然平时应该属于还算比较乖比较爱笑的孩子,她也几乎没有一天不哭:找不到玩具了她会哭、穿不到喜欢的衣服她会哭、不想洗澡会哭甚至白天想睡觉时也可能闹困……有时候,她还会一天哭很多次,哭闹好久都难以搞定!幸好,哭闹之后,她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阳光。

  所以,只要孩子平时精神状态和生理活动正常,那么哭闹就只是他们表达需求或宣泄感受的方式而已,不要急于给孩子带上“爱哭”的帽子,但要认真面对。

  孩子哭恼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一、 相对“隐性”的生理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适可能并不是因为孩子生了什么急性或慢性病,而是在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了一些情况,就拿桐桐来说吧,应该说她平时还算个健康的孩子,但有时候她也会出现一些不那么显性的“毛病”,比如,上火、食滞、二便不畅、口臭、咽喉疼痛等等,由于这些病算不上什么急病,一般不会想起带她去医院,甚至不大细心观察的家长都不会发现这些些微的变化,但对于孩子而言,却可能因为消化功能和肠道方面的不适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如果家长再注意不到这样,没有及时给孩子调理,就可能累及孩子的情绪,使得她比较容易哭闹。所以,当桐桐容易哭闹的时候,我都是首先观察一下她的健康信号,比如,是不是容易出现眼屎?是不是舌苔不正常了?是不是小便黄了?是不是大便干了?如此等等,然后通过食疗或者推拿等方法帮她调理一下。

  二、生活环境中的“突发事件”

  有时候孩子变得喜欢哭闹是因为她原本熟悉的生活秩序遭到了破坏或者生活环境有了让她不适的变故,比如,入园了、父母吵架了、断奶了、受到惊吓了、分床独睡了、熟悉的家人出差了、妈妈突然没空陪她了等等。孩子总是喜欢相对熟悉的生活,秩序主导的生活会让她产生一种掌握环境的安全感,一旦这种安全感被破坏,则她就可能脱离心理上的舒适区域,变得敏感而脆弱,从而容易哭闹。

  最典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情况当属入园了,有过孩子入园经历的妈妈都知道,孩子入园之初,由于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孩子都会经历一个焦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爱哭爱闹!同理,其他突发情况也可能使得孩子的情感受到冲击而变得焦虑爱哭。

  所以,当孩子容易哭闹的时候,我们也不妨回溯一下,是否这段时间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让孩子不舒服的环境变化,如果能找出这方面的原因,则可以通过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疏导孩子的焦虑。

  三、“安全感”出了问题

  其实这个原因与上面第二点是非常相关的,为了把问题说的更明白点,索性把这一点专门拎出来。

  由于安全感是孩子与他人及周围世界之间相对舒适的情感连接,如果孩子无法形成安全感或者既有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就可能因焦虑而出现爱哭闹的情况。所以,当孩子容易哭闹的时候,大家也不妨考虑到安全感这个角度,但由于安全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话题,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推荐大家读读孟迁老师的《幼儿安全感形成的过程详解》。

  四、成人的不当教养方式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相对粗线条,经常无视孩子的各种需求,相对轻微的表达方式(如肢体动作或语言表达)难以引起他们充分的注意,致使孩子不得不通过哭闹来争取关注;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哭闹十分敏感,孩子一哭就会强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愈加频繁地用哭闹来唤起父母的注意;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孩子一有什么情况,就搞的像天塌下来一样,让孩子觉得事情特别严重,本来不是特别难过的事情,也可能给吓哭了…….

  总之,当这类教养方式成为常格,孩子就可能发现哭闹能让她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帮她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就更加喜欢哭闹了。这就提醒我们,孩子爱哭闹,也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养方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五、进入了特定的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和孙瑞雪老师的提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依次经历这样那样的敏感期,在特定的敏感期里,孩子会出现特定的行为倾向,如果他们不被理解,或者特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变得爱哭爱闹。

  比如,出于空间敏感期的孩子特别喜欢东摸西爬地探索,如果成人因为怕孩子弄乱东西或者弄脏衣服而制止孩子,孩子就可能因为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而变得容易哭闹。

  比如,秩序敏感也可能让孩子进入一个“多泪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喜欢讲求秩序,如果这种秩序感被他人破坏,就可能会通过哭闹来反抗。

  对于3岁之后,特别是4-6岁的孩子而言,他们之所以变得爱哭,还可能是遭遇了“情感敏感期”。根据孙瑞雪老师的敏感期理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突然对成人的态度变的敏感、脆弱,对妈妈变得依恋,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原来绝对不会引发她哭啼的事情,现在也会让她委屈和哭泣了,一般就是因为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正视孩子在特殊敏感期的特殊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否则他们就可能通过哭闹来维护自己的主张。

    21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