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劳动法>工资福利>补贴>

2017家电下乡有补贴吗_2017家电下乡补贴还有没有

俏霞分享

  2017年家电下乡补贴还有没有呢?家电下乡补贴是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已在各省市全面实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家电下乡有补贴吗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2017家电下乡有没有补贴

  农村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一般是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从2013年1月31日期,为期4年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将全面退出,今后农村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产品将不再享受13%的财政补贴。不过新闻工作者日从苏宁、国美、大中等家电卖场了解到,只要在今天下班前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并开出发票,那么在2013年3月10日之前仍可申领补贴。

  2007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相继推出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消费促进政策。

  2007年12月起,家电下乡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及青岛三省一市试点。农民购买补贴范围内的家电产品,可以获得13%的财政补贴。从2009年2月开始,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而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家电下乡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家电下乡政策将于2013年1月31日结束。

  由于我国各省市推行家电下乡政策的时间并不相同,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22省市的家电下乡政策是2013年1月31日到期。根据相关规定,这些地区从3月10日起停止所有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在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权限。也就是说,这22省市的农村消费者只要在3月10日前拿着发票去家电卖场,均可申领补贴。家电卖场提醒消费者,家电下乡产品是否可以赶上“末班车”享受到补贴,将以产品销售发票上登记的日期为准,所以消费者在今天卖场下班之前一定要记得及时索取发票。

  2017家电下乡补贴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农村消费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出口明显下滑。尤其是家电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我国有9亿农民,占到全国人口的7%,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消费市场。郑凤田认为,“只要农村内需启动,可以换回国家整体经济再快速增长3年”。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农村消费的一个政策手段,通过家电下乡,把农民需要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推向农村市场,可以扩大内需,刺激农民购买的欲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据《中国财富》的测算,连续4年将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农民需求量最大的产品“下乡”,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近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亿元。

  (2)有利于消化家电业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特别是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家电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出口,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家电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出口受阻,大量产品积压。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消化家电产业的产能过剩,建立一个面向农村市场的生产、流通体系,还能促进家电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找到新的产业发展的立足点。

  (3)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家电下乡的推行可以使农村的家电拥有量大大提高,不仅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加农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就业信息等等。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搜寻信息的成本虚高,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家电下乡能很好的畅通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此外家电下乡的推行还能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体现。

  2.消极影响

  (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

  鉴于“家电下乡”政策带来的巨大商机,一些不法商贩乘机浑水摸鱼,打着“家电下乡”的旗号,搞假冒促销,将收购来的废旧家电,换上新壳后销售给农民。一方面随着现在模具等工艺的发展,造假能力的提高,想从外观上识别翻新家电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较少,弄不清指定的网点、品牌、型号等情况。同时商家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得农民很难对假冒伪劣产品加以区分,结果导致农村市场很有可能成为垃圾产品的集散地。

  (2)家电企业盲目“上马”,供大于求

  企业和商家都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他们都想借“家电下乡”的政策大发横财,而且我国国内的企业都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在政策的引导下,许多企业纷纷“上马”,在短期内盲目的加大生产力度。由于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农民,这些产品也都是低端产品甚至是将被淘汰的产品。这就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一旦农村市场趋于饱和,就会有大量的产品积压。使得本来是出于缓解家电业产能过剩而制定的政策,反而导致了更多的产品积压。对于家电行业,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灾难。

  (3)误导农民的消费行为

  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我国现在的农村并不富裕。大部分地区甚至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农民家庭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日常的食物消费,恩格尔系数极高,家电产品在这些农民的眼中并不是必需品,甚至是奢侈品。在这个时候推出“家电下乡”,会对农民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引导农民超前消费,对于农民来说,这种消费观念的形成是很危险的,因为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就是未来的生活、养老、医疗保障。因此在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时候,诱导农民消费,其实是在透支未来。

  2017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分析

  1.农民的消费能力

  从农民的消费潜力看,以山西省为例,28年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电情况如下:

  考虑到大约有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外出、1/3的农村不通自来水以及交通道路等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农村家用电器的需求潜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再从农民的消费支出来看, 28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69.28元,其中生活消费397.75元,占总支出的67.21%,在生活消费中,食品支出126.71元,占生活消费的38.95%(即恩格尔系数),其他支出依次大致是居住486.75元、文化教育368.67元、医疗286元、家庭设备283.46元、衣着276.24元、通讯费用156.78元、其他33.14元。可见农民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仅排在第四位。因此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

  2.产品不适合农村市场

  由于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的营销重点都是城市市场,很少涉及农村市场,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对家电下乡准备不足,推向农村的产品很多都不适合农村的需要。实际上,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城市里很受欢迎的产品在农村可能会受到冷落。比如很多针对城市的家电都带有智能化的功能,在城市很受欢迎,但是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他们需要的可能是简单易用的产品。而且功能越复杂,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而农村的维修服务又比较落后,因此受冷落是理所当然的。

  3.相关手续繁琐

  目前“家电下乡”大都是“事后补贴”,购买人先付全款,在购买后3日内,持购买产品的发票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志、购买人储蓄存折(或粮食直补专用存折)等相关材料,到乡镇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办公室申报补贴。这种补贴方式需要层层审核,手续繁杂。有的农民买了一件产品,补贴要等一个月以上才能到手。手续的繁琐影响了农民对“家电下乡”的热情,许多农民往往因为手续繁杂放弃了购买计划。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也是限制“家电下乡”实施的重要因素。因为一般的家用电器都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例如电视机需要比较稳定的电压和有线电视信号,电冰箱需要不间断的电源供应,洗衣机离不开自来水供应,电脑需要成熟的网络建设等等,但是目前农村这些基础实施还比较落后,电视信号弱、收看效果差、电网老旧、电压不稳定、电费相对较高,自来水普及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农村不通公路,即便有也由于无人保养路况极差,无形中抬高了家电的物流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家电的下乡。


猜你喜欢:

1.2017年汽车下乡补贴的政策是什么

2.2017年下乡知青补贴政策

3.2017年家电补贴新政策是什么

4.2017汽车下乡有补贴吗

5.2017河北省种地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