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26课月光曲的读书笔记

毓灿分享

  《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 una Fantasia)。后来,此文便改编为小学人教版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6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6课月光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26课月光曲的读书笔记篇1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夜为盲姑娘兄妹弹琴的故事。贝多芬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结构层次

  本文先谢了晚上贝多芬在莱茵河变听见茅屋里传来钢琴声,看见了盲人兄妹,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其次写了贝多芬为盲人姑娘弹奏了第一首钢琴曲;然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出《月光奏鸣曲》;最后写了贝多芬记录了这首传世名曲——《月光奏鸣曲》。

  段落品读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谈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有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感悟: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太穷,无法使妹妹得到满足而感到遗憾、内疚;盲姑娘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的称作“随便说说”。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与热爱是贝多芬深受感动,弹完一曲后又即兴创作《月光奏鸣曲》做铺垫。

  26课月光曲的读书笔记篇2

  我是一个从小迷恋于音乐的人从小就酷爱弹钢琴这门艺术无事时总做着“长大后在宽大的舞台上一边演奏一边听台下观众为我的精彩琴艺而热烈鼓掌鲜花一束一束向我簇拥而来”的白日梦.

  我非常羡慕那些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想象丰富的作曲家们.尤其是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以前我只知道贝多芬十一岁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工作的同时他也跟着乐队的指挥——奈费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我只知道17岁的贝多芬就担起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我只知道贝多芬27岁时不幸患了耳聋病病情一年一年不断恶化.我只知道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美的曲子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直到前不久学完《月光曲》这一课后我对贝多芬又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这篇文章写了贝多芬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因同情一对穷兄妹而为他们演奏又有感于他们对音乐的痴迷而随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我深深的被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热爱的情感打动了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又被他丰富的想象能力所折服.是呀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创造不会很难它就在于你对生活中得人物、事的关注中产生.

  创造乃人生之乐趣也!

  26课月光曲的课文背景

  乐圣贝多芬的《月光曲》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19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