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蒙田随笔集》

木兰分享

  《蒙田随笔集》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保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这么多彩的书,看看读者们怎么说?

  《蒙田随笔集》原文节选

  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能冲垮我们精神的提防,使得我们心中的痛楚就只剩下五内俱裂,心如死灰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代表那时的心情。没错,当痛苦超越了我们能接受的限度时,我们的心会因难以承受而变得麻木僵化,丧失所有活力。同理,当我们毫无预警地接到噩耗,就会丧魂落魄,目瞪口呆,无法动弹。这时,只有像维吉尔说的“让痛苦强烈地发声”,经过一阵哭天抢地,放声呼号地疯狂后,才能恢复意识,静下心来思考。

  费迪南一世曾发兵讨伐匈牙利过世的国王约翰的后人。在结束布达附近的战役后,德国将军雷斯西亚克看到一具骑兵的尸体运了过来,大家都见过这个骑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身影,于是都一起为他哀悼。但是,将军和其他人都很好奇这个骑兵是什么样子的。等看到这位死者脱去战甲后,他才发现竟是他的儿子。大家都痛哭失声,只有他一声不响地站着,没流一滴泪,只是目光呆滞,直愣愣地盯着尸体,直到血液因悲痛而滞流,他硬挺挺地倒在地上死去了。

  彼特拉克说:“说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不大。”

  古罗马诗人卡图鲁斯是这样表现情人之间难以承受的热情的:怎么办!我的五官不再发挥作用/和你相遇,累斯比/言语丧失,灵魂出窍/炽热的火焰燃遍全身/耳边只有轰轰之声/眼睛只能看到深重的黑夜。

  这不就是在说,当猛烈激荡的感情到来时,我们不会哀婉叹息、情话绵绵,反而因焦虑不安、思念成灾而变得精神倦怠,身体无力吗?有时这种热情导致的身体官能错乱,会不择时机地出现,扰乱情人间美好的感觉,比如当两个人深情拥抱时,却好像一下子跌进了冰窟里。那些让人能够回想和清晰感受的情感,都是些庸常、平凡的热情。

  让表情变化的只是小悲,无声无息的才是大悲大痛。

  我天生就性情愚钝,很少被如此强烈的情绪困扰,而且因为日复一日的推理而变的更加粗笨、更加死板。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六世纪的人,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但是这本书完全看不出跨越四百年的巨大鸿沟,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益匪浅,只能说真正的智慧是不会被时光打磨渐渐消逝,反而经过时光的验证更加让人深信不疑。

  随笔,既然是随笔,顾名思义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性留下的笔录。这本随笔集现在有很多个版本,无数知名译者为这本书贡献过自己的汗水,将蒙田的智慧火花毫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递给读者。感谢这群默默奉献的伟大译者,要知道读者买书往往都是冲着作者去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译者,他们掩盖在作者的光芒下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借此机会,向他们致敬。

  言归正传,蒙田随笔是一本生活的哲学书,它不像其他哲学书那样深奥而晦涩难懂,这本书就像一个胡子花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藏着岁月痕迹的老爷爷,整张脸黯淡苍老,唯有眼睛透露出历经世情的睿智与豁达。这本书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灯下阅读,因为白天的浮躁无法让人静心思考,只会让人越看越心烦意乱,夜晚的安静和孤单满足了思考的条件,能让人静静聆听这位爷爷慢慢向你诉说生活的哲学,给你迷茫的心指明方向,让你的灵魂体会生活的奥妙。

  说了这么多都是空话,接下来我们就“空壳的麦穗才会趾高气扬”这一章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书中这样写道:“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这句话的比喻多么形象。中国古代道德经有句话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这句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识的过程,我经常能看见小朋友一副小大人形象的给别人讲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故事,一般我们只觉得小朋友可爱,至于那些道理和故事,难道真的不懂吗?但如果换成一个成年人,他在大街上公共场合大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人们只觉得他无知而愚蠢。因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以“传授知识”的理由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赏识。俗语说半瓶水晃荡一瓶水不响,就是这个道理。谦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风骨与气节都融入那句胜利之后还低头抱拳的“承让承让”中,谦虚不是懦弱,谦虚不是自大,谦虚是经过沉淀之后的光芒内敛,谦虚是竹子压不弯折不断的筋骨。蒙田的博闻强识和他对于生活的领悟理解都写在书里了,这本书可以当成人生的指路明灯。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二

  有个朋友叫水哥,时常对我说一句话,现在的中国人呢,撑着一把破伞,还给别人遮风挡雨。什么意思呢?就是越界去管别人的事,不顺应老天的安排,不管好自己的事。蒙田这人一语道破活着的本质,就是做你自己的事,好好地为自己的利益而活、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活,总之就是为自己而活。

  这事真不容易,因为难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时常感觉难以看清自己,我总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判断和了解自己,别人说:你很好,你很棒,你的课讲的很好——我便飘飘然,认为自己牛逼的不像了,这就造成了季羡林老头的那段文字里说的自高自大了,自己把自己看得超过了真实的水平。长此以往,最后就是失败,巨大失败的打击。这大概就是有位心理学老师所说的:越成功越失败的道理吧。

  另外的时候,别人有声或者无声地对我说:你不够好,你有这个问题,你有那个问题,你的课程讲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便失落的不行,就像季羡林老头后面的所说——间亦有患自卑感者,这是过犹不及,都不可取。

  被现实打击之后自卑得垂头丧气,偶有成功却又骄傲的趾高气扬,这真是一种两个极端的摇摆。造成我们无法看清那个真实的自己,智慧是什么?我想智慧很简单的描述就是和真相在一起。

  痛苦,是什么?我想就是和假象在一起,远离了真相吧。

  最近写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一直在说刘姥姥,刘姥姥那么的穷困,家里揭不开锅了,她痛苦吗?我看不出来,她为什么没有痛苦呢?她认识了自己、了解自己,坦然地和真相在一起——走进贾府,去找门路。去了之后呢?她没有故意去包装自己或者失去自己去讨好谁?她清晰地定义了自己——我是个庄家人,没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和欲望,就是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最后,该是她的都是她的,她想要的得到了,她意想不到的,她也得到了——家产和外孙媳妇——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这是什么呢?我想,这就是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后释放自己,全然地做自己了吧。

  我是谁呢?

  这是一个简单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却每天都在回答这个问题——看看自己递给别人的名片吧。再看看我们培训业的老师们,把自己定义成大师、头衔一个比一个大,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权威,就差说自己是神通了,最后图个啥呢?钱,俩钱。

  把自己包装得自己不认识自己了,说来也真是个悲哀!

  我是谁呢?我能像刘姥姥那么光明磊落地对别人说——是个庄家人罢。

  我有多少的勇气去展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呢?我是不太敢,衷心地希望您敢:》

  最后,就是蒙田所说的,“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

    99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