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后感带段落提纲

珮妮分享

  往往很多同学对于读后感的写法,并不是因为没有感想而是不知道怎么写作。以下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读后感打死论文提纲的范文,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哦!

  读后感带段落提纲(一)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他用自己求学时的艰难困苦勉励马君则珍惜今天的优越学习条件,德能双休。宋濂幼时家贫,无书可读,他借书抄书,终于博览群书;成年时无师可问,他奔走百里之外,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学习时,他生活艰苦,以苦为乐。

  (用概括的语言简要介绍作品的相关内容是叙述,这叫“引”。)

  读完此文,掩卷深思:一个出身贫苦的平民百姓,何来如此大的精神动力?宋濂质朴而深刻的回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告诉了我们真谛——只有视学习为乐趣,才能放下所有的杂念,学有所成。反思我们的学习行为,我们的学习动机是否单纯?

  (对你引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是议论,这叫“议”。)

  站在各位弟子面前,我好像是一位学有所成者,其实我只能算比你们年龄大太多的“大学生”吧。反思自己的学习初衷,远没有宋濂的纯洁。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家庭生活一般。那时读书的目标很明确,父母告诉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和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可别怨爹妈。为了“跃出农门,跳入龙门”,我也曾“晨读鸡鸣,背书三更”。十年寒窗苦,终于有了自己的稳定职业,可糊口度日。想自己的学习,不过为自己的生计而读书,如果非要从中找点乐趣的话,也不过是过早的巴望着生活安逸些而已。哪里有宋濂的“中有足乐者”呢?

  面对我可爱的弟子,你们又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呢?曾和一位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探讨过学习目的问题。“当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尤其是他问我那周留作业不,我说不留时,他那喜悦的面容,更让我多多少少知道了“学习在你们心中的地位”。将学习作为自己心中的乐趣,宋濂做到了。我们不知道“父母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太学生们是否做到了,但我们要反思,我们离这种境界还差多远?

  (联系其他相关内容或作品相关情节是“联”,需要边叙述边议论。)

  将学习作为乐趣,是学有所成的前提。宋濂如此,“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主人公不也如此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亲爱的“学友们”,愿你早立鸿鹄之志,以学习为乐,插上理想的羽翼,早日翱翔在快乐成长的天空。

  读后感带段落提纲(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体,对小学生来说,写读后感是比较难的,因此,必须讲究指导方法。我在作文训练中,采用了这样一些方法:

  一、感不离读,读感结合

  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结果,因此对原作的准确理解,把握住要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对原文的阅读是否认真细致,是决定读后感的质量关键。写读后感,不仅有感的内容,也要有读的内容。一般来说,在读后感的开头,都需要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介绍一下所读作品的内容,这是因为你所读的作品并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如果精要地作简介,不仅使学生或读者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悉这篇作品的读者来说,也能起到激发思索的作用。 下面以一位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为例:

  读《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有感

  《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是陶斯亮阿姨回忆她的爸爸陶铸的一篇文章,文章讲陶斯亮阿姨在学生时代整天无忧无虑,嘻嘻哈哈的,在她眼里,生活道路是鲜花铺成的,个人的前程是彩线绣成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因此,他们父女之间曾发生过争吵,当时斯亮阿姨是那么委屈,以至大哭。然而今天,斯亮阿姨才真正懂得:依赖父母生活,靠荫庇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陶铸爷爷之所以爆发那雷霆之怒,是他真正疼爱他的女儿。

  看到这里,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我也想想我亲爱的爸爸。爸爸

  是一位干部,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排除险情抢救他人而牺牲了。爸爸在世时最疼爱我,但从不溺爱我。有一次他从外地出差回来,为我买了一架飞机模型,我爱不释手,任谁都不得玩。晚上,我邻居的小宏来了,他闹着要小飞机模型玩,我舍不得给他。爸爸却一把抢过来递给小宏。我先是一惊,接着就声嘶力竭地哭了起来,爸把我抱到屋里,训斥道:“哭吧,没见过这样自私的孩子,只顾自己,长大后有什么出息!”看到爸爸十分生气,我害怕了,说:“爸爸,我听话,以后我不自私了。”从那以后,我知道自私是不好的。 现在爸爸已经长眠,但他的话一直鞭策着我。人活着,不能只顾自己。当我班成立小图书角时,我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美化教室时,我把家里的花瓶取来放在教室窗口上。我每做一件事,都想起对得起爸爸的教诲。

  “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这是陶铸爷爷对斯亮阿姨的教训,“人活着不应只顾自己。”这是爸爸留给我最珍贵的遗言。

  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对《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一文作了简介,使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以看到这里,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一语,转入了对亡父的回忆。由于读者已经对陶文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那是一幅忆亡父的文章,故而对文本作者的思绪转折更是容易理解了,如果没有对陶文的简介,那么本文的作者突然回忆了亡父,不是会使人莫名其妙吗?可见,感和读是不可分离的,必须让学生在读上下功夫。读好了,就为写感开了个好头。

  读后感带段落提纲(三)

  读《长在心里的手》, 捕捉感点:

  1. 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2. 要乐观向上,不失掉对生活的信心

  3. 信心和毅力是你走向成功的法宝!

  4.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5、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5. 鼓励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

  6. 给孩子希望,让他增强自信心

  7. 善意的谎言使他坚持不懈、积极向上

  8. 要让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

  二、选择感点,议论联想(摆事实、讲道理)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人生绝境。 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青,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的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应该是你的绝境。

  顺境中,你收到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犯的的蜕变。

  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

  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砺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

  胆,终成复过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了辉煌的命运交响曲;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极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再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巴尔扎克说:“绝境是

  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了一分钟忍耐,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的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份坚强,

  一条途径,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再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

    88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