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5篇
《文化苦旅》的“苦”是能够从书中渗透出来的。余秋雨探寻着文化,注定孤身一人,独自承担迎面而来的一切。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1
这本书,表面看来只是描写了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但是,只要你细细的去品味,就会发现不一般的历史,和不一样的民族精神。
如《上海人》中上海人近乎吝啬的精明;《道士塔》中那愚昧无知,却带着一种农民式的憨厚的王圆籇道士的行为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钱财,却让他们搬走一箱箱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典籍和文化物质;《夜航船》中懵懂无知,却又横冲直撞,行使着“权利”的“小将,小兵”。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细细评味。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2
就个人而言,我一直对散文存在偏见,觉得它不如小说那样吸引人。然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全身心的融入,阅读速度很慢的我此时竟爱不释手,阅读起来毫无障碍。但这本书所呈现给读者的,绝非如此快速、浅薄。
余秋雨的文字带我走过了他所走过的地方,启发我去思考他所思考的问题,对文物流失的痛恨,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反问、传承,读着读着情到深处,读着读着潸然泪下,每次总让人以满腔的民族厚重感和历史责任感收尾。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3
当卸去一天的疲惫,在万家灯火的夜晚,读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的“沙原隐泉”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在余先生唯美的文里,让我深深感到了鸣沙山的壮美,月牙泉的静美。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象爬鸣沙山,只有用自己的脚,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在每一次攀爬的过程中,也都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也曾努力到达过峰巅。但当你长久驻足峰巅,你又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恐恐。向往高度,向往峰巅,向往在高度俯视一切的快乐,是人生的一种壮美,然而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一位老尼居住的地方,月牙泉。
当你身处高处时,心似大树直立担当。 当你身处低处时,心似小草平和谦让。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4
掩卷沉思,在社会已然进入科技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物质追求达到了无止境,各种成功学、厚黑学、官场小说甚嚣尘上。
读《文化苦旅》却让我如同在茫茫的沙漠中寻着一汪清泉,这样的甘冽,透人心脾,荡涤心灵。作者寓情于景,在带领我们领略山水风光的时候,更多的是对中国文化失落的叹息,对民族精神何去何从的一种反思。
很赞同作者在《笔墨祭》最后所写的:“这个民族的生命力还需要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展开。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让我们像逐日的夸父一样追逐美好吧。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5
一个人,踏上旅程,苦苦寻觅着。
只是一个人,没有结伴而行,走在空荡荡的空间里,内心却无比丰盈。多彩的文化将这里的空洞填补得十分充实。“苦”是因为寂寞吗?又或者是为消失的文化而愤愤不平?琢磨不透。他毅然上路,只为文化而变得无所畏惧。余秋雨选择了寂寞,但却成就了辉煌,就在《文化苦旅》出版的那一刻。
不得不说,《文化苦旅》的“苦”是能够从书中渗透出来的。余秋雨探寻着文化,注定孤身一人,独自承担迎面而来的一切。寂寞与辉煌在书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许,变得孤身一人不一定能够获得辉煌的成就,但辉煌却一定是与寂寞同在的。在新版小叙中,余秋雨把《文化苦旅》比作伤痕累累而身心尤健的回家浪子,离开家中的寂寞与回家后被众人的披星戴月,应该就能看出了。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