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中万老师将自己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放假在家,我读了万玮所著的《教师的五重境界》,那么教师的五重境界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是指作者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知识,第二阶段——教方法,第三阶段——教状态,第四阶段——教人生,第五阶段——教自己。作者还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实际上这五重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细细品读,书中作者很多亲身经历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以思考,尤其是教数学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最重要的是读完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教师的境界又在何处?关于境界,成功,都源于我怎样给教师定位,就应做个什么样的教师,这样才能朝着自己决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到达成功的彼岸,进入自己的境界。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最基础的主角乃授之知识,除此之外,重在育人。书中对“教师是谁”做出了很多解答,应对不同身份主角的人,教师的身份亦不同。然而,我认为,不管应对多少不同主角的人,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主角,在学生面前,我们是“师”更是“友”。只有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到达最好的教育目标。如何让教师称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我有着这样的一点理解。
(一)多一份人格魅力
《论语》有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于内心真正对;教师产生温情与敬意。所谓: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受动者。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教师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标准的普通话,飞扬的文采,妙语连珠的课堂语言,优美的书法字体,能给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加分,勾起学生的景仰,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教师,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在外貌上,就应打造端庄、稳重、文雅的形象,不着奇装异服,也不邋里邋遢。
(二)多一层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务必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礼貌。”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务必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务必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某些专门的手段是学不到这种本领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这一点。”个性是新接班级时,我们就应像作者那样抓住一切机会,尽快记住班级学生的名字!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把他所有的荣誉、成绩都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及时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象此刻网络时代,我们能够把自己的QQ、电子信箱都告诉学生,以期透过各种途径与个别学生交流,从而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
(三)多一点尊重
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能够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个性期望家长、教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就应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做事的权利。
(四)多一丝宽容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相信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以宽容的心态去应对。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应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多,首先感觉是以后要多读书,多读此类的书。也许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感想。
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万玮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及心得凝聚在这本书中,对于我们体育老师来说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本书王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广博的人生阅历向我们阐述了他心中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作为一个讲台新人,我目前可能还处在殚精竭虑教知识的阶段,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甚至还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对万老师传授的一些方法及他的一些理念深感赞同。
初上讲台,所有新教师们几乎将自己的重心都放在了自己所教的课程上。每天都在研究教材教法,满脑子都是怎样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活动设计准备好,我也如此。再加上有繁杂的训练培训工作和各种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我的教学常常达不到自己最初的预期。为此,有段时间我感到特别焦虑,心情低落,情绪起伏大。现在想来,还是自己年轻气盛,没有正确地把握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的情绪基本上只是随着学生上课表现反馈而起伏,我的喜怒只是由于那几十分钟的课堂效果而反复。而实质上,教育并不应该被局限在几堂课的效果。这些让我深深体会到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出来的,要放眼未来,一个学期,一年,两年......经过长期的教育,孩子们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我任教的第一个学期,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作预设。将每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结合学生目前的动作知识特点作详尽的分析。每节课下课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准备的内容做完了吗?”因为在准备的时候花了太多的心力,总觉得如果一堂课能将自己所有的预设讲解示范给学生,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学生还有什么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们上课不认真做练习。然而,我却违背了当前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当然不像我这种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来得快,我甚至忽略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正常的心理诉求:轻松、快乐、学有所得。我只想过怎样将动作、套路更完整地传授给他们,却从未考虑他们愿不愿意以这样的方法照单全收。这是一种最低效的教学,我忘了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至理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是人的本能,只要将学生放到合适的环境,学生自然会有效地学习。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与氛围,选好适合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了。
另一个是在体育学科中如何体现教育的艺术表现力,如何提升体育课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身体得到锻炼。做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要多学习,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掌握教学规律和技巧,然后再考虑如何把课上的有趣,如何把课上的有魅力,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练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之路漫长,我们要慢慢摸索前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刻这句话最能表达我的心声。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是很重要的,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善良,更优秀,更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有资格教书育人,才能让我们教好书、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