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杨绛散文选读后感(2)

乐平分享

  杨绛散文选读后感3

  我不是个容易落泪的人,尽管这些年来,为一些人一些事,我愤怒过,痛苦过,感动过,然而至于落泪却不是常有的事,依然记得的只有十七岁时读完《平凡的世界》后的满眶热泪了,而当我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时,发现自己的眼里早已饱含泪水,我知道这不光光是因为感动,还有领悟和沧桑。

  初次接触杨绛先生,是在她为《围城》写的后记里,她用平淡而优美的笔调讲述钱钟书的一桩桩趣事,连钱钟书也觉得是&ldquo;文笔之佳,不待言也&rdquo;(《记钱钟书与<围城>附识》,钱钟书散文集《人生边上的边上》)更觉得这是个聪明而又灵巧的女子,而后来果真见识了她的智慧,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翻译名著《堂吉诃德》等更让她从钱钟书的光环里走了出来,和她的丈夫一样高,然而&ldquo;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住,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rdquo;&ldquo;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仨就再次失散,就这么失散了&hellip;&hellip;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rdquo;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名就叫做《我们仨》。

  这本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是怎样的一种孤独的痛呢?一个年已八九十岁的老人先是送走自己的女儿,再又送走相伴一生的丈夫,然后在一个人的时间里独自默默地思念他们仨走过的每一个日子,这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包含了心血的,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来回流动而结成的。

  一、看着死亡来临

  她是文学家,是翻译家,然而她说她更愿意做的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于是当她目睹了她的阿圆,她的永远叫她牵心挂肚的唯一的女儿,在死亡的路上挣扎时,她是什么感觉呢?她在文章中用悲伤的笔调写道,&ldquo;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是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rdquo;她是用&ldquo;心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rdquo;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心上的痛和不舍得,心是何等柔软的物体,哪里经得捅,还绽出血泡来?而血泡&ldquo;像是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rdquo;,这比喻说明她早已是流泪了。

  当病中的女儿述说对娘的思念时,&ldquo;我心上又绽出几个血泡,添了几只饱含热泪的眼睛&rdquo;,母亲心上为孩子而生就的血泡是怎样的痛呢?不要说是死亡路上的折磨让她痛彻心骨,就是平时女儿一个小小的摔倒也是会让她心里禁不住受惊吓,当看护了半生的女儿最后抗挣不过狰狞的死神终于永远离她而去时,

  &ldquo;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rdquo;&ldquo;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hellip;&hellip;&rdquo;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悲痛莫过于白发的父母为先去的黑发的儿女心里流出的浑浊的泪水,她说老人的眼睛已干了,只会心里流血。

  先是一个血泡,继而又是几个,最后是心里盖满了血泡,老人一颗的心变成全是血泡,痛苦可想而知。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人痛不欲生!&ldquo;我的心已结成一个疙疙瘩瘩的硬块&hellip;&hellip;每跳一跳,就牵扯着肚肠一起痛&rdquo;。她的心里怎能不痛呢?女儿这么一个&ldquo;强父母,胜祖宗&rdquo;的&ldquo;可造之才&rdquo;却只能&ldquo;上高中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知识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rdquo;做父母的怎能舒坦?&ldquo;自从失去阿圆,我内脏受伤,四肢乏力&hellip;&hellip;(钟书)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rdquo;

  然而等不到在时间的流失里慢慢愈合伤口,仅仅一年后,她的爱人钱钟书,她的相守一生的爱人,也终于强睁着眼在说完&ldquo;绛,好好里(即&lsquo;好好过&rsquo;)&rdquo;后,终于也离她而去了。一家三个人也只剩下她一个了,她说她愿意变成高山上的一块石头,守望着丈夫和女儿离去的背影。最爱的人也走了,家已经不在成其为家了,&ldquo;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rdquo;,客栈总是不能久留的,总是要离开的,留下的也只有思念,可一个八九岁老人的思念更让人触痛,然而相聚只有在梦里或者那条与生路相反的路上。

  杨绛先生将失去亲人心底的痛苦,以及死亡来临时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却什么做不了的无助感,表达得无比真实触人心弦,却又没有丝毫的做作。于文学而言,死亡是最难以表达的主题,尤其是写死亡带给人的痛,稍有不慎,文字便会显得僵硬,哭声便会象干嚎,结果只会让人产生排斥。但是杨绛却写得令人动容,这是因为她对女儿和爱人的爱很深厚,深厚到未有文字前便已经占据了人的心灵,这种爱在经历近六十年的人生颠簸后显得越发珍贵,而一旦失去时,痛苦自然是成倍的,加上她的文笔功力深厚,写起来是真情流露,当然能写好!作者将痛苦的心情藏在每一个看似平和的文字里头,而一咬开却又是血淋淋的。

  这是一本情感浓烈而又温和的书!

  二、回望生的来路

  第一二部的文字是痛苦的,而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里话语虽然一如她平时文章里的温和,却也时常露出一种辛酸和落寞,杨绛说&ldquo;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穷途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lsquo;人生如梦&rsquo;&lsquo;如梦幻影&rsquo;?&ldquo;但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rdquo;她说他们的生命没有虚度不是说他们一生做了多少贡献,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一起,于是作者以温情的笔调叙写自一九三五年自一九九八年六十来年的他们仨的生活,三五年结婚去英国牛津留学,两年后孩子的出生他们仨的生活开始了,然后是孩子的成长,两夫妇的讨生活,写到孩子时,她的语言极为怜爱温暖,甚至还有做母亲的自得,幸福自笔底自然流露,让人禁不住会心微笑和感慨.

  比如把一外国人恭维孩子的话&ldquo;a china baby &rdquo;理解为&ldquo;一个磁娃娃&rdquo;,因为孩子的肌肤细腻,像磁,他们很得意,&ldquo;孩子在肚里,倒不挂心;孩子不在肚里。反叫我牵心挂肚,不知怎样保护才妥当,&rdquo;将母亲的心态写得动人,&ldquo;圆圆得人怜,因为她乖,说得通道理,还管得住自己。&rdquo;为女儿感到欣慰,对于孩子识字的过目不忘和孩子爷爷&ldquo;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钟书父亲为孩子取的名)一人耳&rdquo;的评价更是难掩自得,直到孩子留校当助教,&ldquo;我们得知消息,说不尽的积心满意&hellip;&hellip;我们的女儿永远在父母身边&rdquo;。继而写到他们一家人一起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然而平静并那样维持多久,各类运动便接踵而来,这个家庭又开始飘摇居无定所遭受苦难,参加&ldquo;三反&rdquo;或&ldquo;脱裤子,割尾巴&rdquo;或&ldquo;洗澡&rdquo;运动,又是&ldquo;大鸣大放&rdquo;、&ldquo;反右&rdquo;,钟书下放农村掏粪,然后是&ldquo;四清&rdquo;,&ldquo;“”&rdquo;来了终于成为牛鬼蛇神。

  这些运动在当时的社会是如火如荼的,无人不晓,无人不参与,但这在杨绛的笔下并没有成为核心内容,尽管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也是用可比较大的篇幅来写,但其着重点不是写运动本身如何,而是将眼光放在了运动中的人怎样,频繁的运动成了背景,很显然杨绛的本意在于透过运动来写他们一家人的遭遇以及在遭遇中如何厮守在一起,各类原本狂风暴雨般的运动被她写得很平静,她写的依然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他们如何完成工作,如何数次搬家,如何离群索居远离政治,钟书如何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如何写《管锥编》,她如何搞翻译做学术论文。这本来就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算不上大事,可正是因为在恶劣的运动环境中还能如此并且几十年后回望时还能如此平静,就别有意味,这透露出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哲学。

  政治向来都是血腥的,都是在或者堂皇或者隐蔽的理由下推行的,其目的不是改造人就是消灭人,至少是要改造灵魂,于知识分子而言放弃原来的思想不仅是讽刺的更是痛苦的,于是有的知识分子变不透,有的要变又变不过来反受折磨,也还有一部分偷偷地不变的,不变显然意味着拒绝和抗争,可是倘若明火执仗公然对抗,结局只是多几具尸体,世界上多几个冤魂而已,除了增加当权者的恼怒从而作出更多的罪孽以外没有多大的意义,而&ldquo;偷偷儿不变&rdquo;则是潜在的拒绝,这是策略更是智慧,尽管不太光明磊落,然而磊落也是要分对象的,英雄对英雄可以磊落,可是对待魔鬼的磊落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就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能够做到&ldquo;不变&rdquo;已经是可贵的了,可贵就在于不变者是清醒的,看出了当时世界的荒缪,然后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压弯.

  杨绛夫妇就是这类&ldquo;偷偷儿没变的&rdquo;,她说,&ldquo;我有一个明显的变,我从此不怕鬼了,不过我的变,一点不合规格&rdquo;,且不说各类运动使她&ldquo;从此不怕鬼了&rdquo;是否有讽刺意味,单&ldquo;一点不合规格&rdquo;这一句就将她的态度表露无遗,明知不合规格而为之体现了她的勇气和韧性,更是说明了她的&ldquo;人不能改造&rdquo;的信念,也是对美国式的&ldquo;打不赢它就加入它&rdquo;理念的颠覆。

  杨绛用动物园中的公象和母象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哲学,公母两头大象由铁链锁着,公象耐心地摇晃身躯,站定原地不动,母象会用鼻子把拴住前脚的铁圈脱下,满脸得意地笑,饲养员发现就给再套上,它并不反抗,但一会又脱下了,她说他们最佩服的就是这两头象。然而他们又何尝不是两头聪明而又不外露的象呢!钱钟书戴着镣铐做学问原地不动,杨绛更是聪明,以&ldquo;今天阿姨放假,我还得做晚饭还得看病人&rdquo;的借口拒绝江青的邀请。

  钱瑗呢?一个人单干,自称&ldquo;大海航行靠舵手&rdquo;哪派有理就支持哪派,十年“”也没有犯错误。一家人总算是度过了浩劫,钱钟书总算是写成煌煌巨著《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翻译。近年有人抨击钱钟书夫妇在“”那样无人性的时间还只顾自己的学问,不问国事,不关国运。现在看来这样的抨击呈现了他对历史的无知,对中国政治的无知,更呈现了他对钱钟书夫妇的无知,无知者当真是无畏。杨绛说他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真是妥帖!

  半生的经历写来笔调平实自在,告诉我们一个读者不知的钱钟书,也同时告诉读者一个不知道的钱瑗,更告诉了读者他们&ldquo;象&rdquo;的反抗哲学。文字洗尽铅华。含芳吐秀,有大家风范,看似娓娓道来而情感浓烈,未见一悲字而文字之外哽咽有声,而又怨而不怒,将一家人近六十年的经历勾勒了大概,时而幸福,时而温暖,时而平淡!而最后的&ldquo;只剩下了我一个&rdquo;让人动容。

  她说得没错,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ldquo;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rdquo;。人间没有永远,她说她不知道家在哪里。她还在寻觅归途。


猜你喜欢:

1.杨绛散文心得体会3篇

2.杨绛散文读后感3篇

3.读杨绛散文有感

4.杨绛散文集读后感

5.杨绛散文读后感800字

38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