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沙拉的狮子》读后感
从知道这本书到看完它,也隔着将近半年的时间。
学期初,有一天在图书馆找资料,正在用电脑的目录检索。也是三心二意之人,正事没办好,就赶着输入“村上春树”四个字,看看新学期有无添置他的新书,然后就看到了今年6月份出版的这本《爱吃沙拉的狮子》。于是记下索书号,直奔二楼日本文学的书架。
后来的某次,途径中大,看到一家新华书店。这里之前一片荒芜,除了中大本校的学生,少有人经过,只有邮政储蓄和理发店这类生活必需的店种。这个店面更是空空落落三年,只在门口写着“新华书店”四个字。和印象中的新华书店不同,它不是规规矩矩,天花板永远挂着白炽灯的新华书店,它有鹅黄色的灯光,有吧台,穿着黑色围裙正在鼓捣着咖啡的员工,有小的大的沙发,有各种文艺手信。与其说是新华书店,不如说是现下流行的洋溢着咖啡馆味道的书吧。我不禁疑惑道它为何不另取新名,比如“苏格拉底与猫”之类的名字,何苦“挂羊头卖狗肉”。带着纠结的情感,我走进了这家书店。有个展示架上摆了很多村上的书,巧的是,刚好有本拆封了的《爱吃沙拉的狮子》。(拆封试读应该算是世上少数几件能让人由心底感激的事情吧。)翻了几页,内容很有趣。回学校后,马上上网订了一本。
书送来之后,就一直保持着未拆封状态,放在书堆里。直到两个月后,才又想起来,开始阅读。
都是选择夜深后,大家都睡着了,才开着台灯,慢慢翻看。遇着喜欢的句子,再做摘抄。
这本是散文。村上春树写过很多小说,总的来说,小说所构建的世界都是较为严肃的。散文不然,更多的是他的生活随感。让人看到与他小说世界不同的他私下生活的另一面。
书不厚。除去前言和后记,本书共有52篇文字。看两个晚上可以看完。和以往的村上Radio一样,都是写的一些村上春树的生活感悟。看了几篇,语气轻松自在。
书里有说到他的高中时代,大学时代,出国访问的时候,在家的生活,平日里经常去的店铺,他的工作室,还有马拉松。他不按时间顺序做编排,都是想到哪里就顺势写下去。
写作者对生活总是较为敏感的。而动物对于人也有一种天生的辨别能力。他们只需嗅一嗅,再瞅你几眼,就能感觉到每个人的不同之处,与他们气场和或不和。
先说狮子吧。
村上在一个冰冷的晚秋午后,去了美泉宫动物园(位于维也纳)。在那里,他和一只母狮子隔着一堵透明的墙壁,久久相对无言。他想说是不是东洋小说家(指的他)身上有某种吸引母狮子芳心的东西。回到宾馆后,他还念着这事,对着镜子细细端详他的脸,看了许久,也只觉得自己实在是平凡无奇,真不知道母狮子究竟想从他身上寻找什么。一想到他在宾馆里愁眉不展的样子,就觉得很好玩。大家都把动物当动物,只有他认真地把狮子当成一个信息源,还懊恼自己功力不够,抓不到母狮子所要传递给他的信息。
再说彼得猫吧。
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树在写《且听风吟》之前,开了一家爵士酒吧,叫做彼得猫。广州有个文质彬彬但又有点古怪的大叔,也取了同样一个名字,还开了一家全世界最小的二手书店——“彼得猫·古本店“,出售最多的是日文书和杂志。
上大学的村上春树,当时住在三鹰(三鹰市位于东京都中部,原为德川诸侯的鹰场,市内有东京大学)。有一天夜里打工回家的村上遇到了一只小猫,他喊它,小猫就一路跟着他回了家,成了他的室友。他并没有特地给它起名字,只是有天听广播,有只叫彼得的小猫失踪了。”世上既有去向不明的猫儿,也有随缘落户的猫儿。“于是,无名小猫咪就变成了猫咪彼得。
彼得后来因为他的放养”政策“而长成一只很野性的雄猫。虽说经常把村上春树抓得鲜血直流,但爷俩投缘,也一起生活了很多年,这只叫做彼得的猫在他的其他书里也时常出现。在他十分年轻,忧愁不断的那段时间里,小猫彼得陪他度过了一段十分温柔且亲密的时光。诸如此类的时光,不仅在当下,更在他往后几十年不总是顺遂的生活中,一直支撑着他。
村上春树对自己一直都有很清楚的认知。他形容自己年轻的时候,“一面读着亨利·米勒,或阿贝尔·加缪,一面吞云吐雾,独自一人听着爵士LP,是个有点乖僻的高中生。”
他不是那类爱好社交的人,大多数时候,他更爱自己独处。总能彻夜长谈的朋友在他这里似乎很少见,但也不乏一些在特殊时间出现的特殊的人。在书中,他写过一个这样夜晚:
“念高中时,我半夜(大概)正在伏案学习,只听玻璃窗上咯噔一声,砸来一粒小石子。向窗外看去,念高中时,我半夜(大概)正在伏案学习,只听玻璃窗上咯噔一声,砸来一粒小石子。向窗外看去,只见朋友正朝我挥手。‘去不去海边烧篝火?’这么说,我便跟着他一起走到海边,然后捡来许多浮木,点上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说,两个人只是在沙滩上一连好几个小时凝望着那篝火。那时候,兵库县芦屋市还有美丽的天然沙滩,一连几小时望着篝火也不觉得腻。
回想到这里,村上君兴许是感慨了,“遗憾的是,有那么多闲暇的日子在寻常的人生中并不长久,为了消磨时间与我交往的人越来越少了。”
(网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