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散文读后感
铁凝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的散文作品还是挺受欢迎的,大家读了之后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那下面就跟学习啦小编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铁凝散文作品的读后感吧,希望大家喜欢。
铁凝散文读后感篇1:读铁凝的散文《幸福就在此刻》
在铁凝的目心中世俗的幸福都对,但都不能打动她。直到有一天来自台湾的朋友,给了铁凝醍醐灌顶式的回答后,铁凝才真正的理解了“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当然铁凝的幸福不是世俗的幸福。
在铁凝与朋友坐定茶过三道后,铁凝向朋友问道“对于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铁凝的朋友微笑亲着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朋友说:“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这杯好茶。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而面前与我谈新叙旧的你们就是我此刻的幸福之源。”其实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就是享受你眼前的生活,抓住了你的现在,真惜你拥有目前一切,就是一个的幸福时刻。铁凝也如此感叹道:“我们太喜欢等待,固持地相信等待是永远没有错的,美好的岁月(暗含最幸福的时候)就这样一个又一个遗憾的被消耗掉了。”
这是因为我们曾错误的认为“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保鲜期的。”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读后铁凝的这篇散文,我能理解的就是:放下我们寄希望于末来的等待,真心珍惜我们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想歌唱就歌唱,想大笑就大笑,不去幻想,不去精心设计,用心去享受今夜的晚餐后,坐在电视或电脑前默默的与妻相互的守候。虽然我们的幸福很俗气,但是这俗气的幸福距我们最近。
铁凝作品读后感篇2:读铁凝散文《珍重身上衣》有感
铁凝《珍重身上衣》,说及为赴约花重金买了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太珍惜舍不得穿收进柜底,躲过水洗日晒却因搁置多年而过时。作者回味起初对它的喜欢,竟忍不住感叹以往那些快乐都成了落花流水。
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什么人,对方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都让我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但我总是怯于启齿,小心翼翼地把那无尽的心事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幻想总有一天会勇敢地站在他面前,全部抖开。等啊等,最终,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子,种在晒不到太阳又缺乏雨露的泥土里,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中。
因为莫名的自尊让我们都太喜欢或者说是习惯了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郑重地被供奉在期盼的桌面上,它只能在岁月里积满尘土。
当我们在此刻感受到心中的酸楚,就应该珍重眼前人,一如珍重昔日身上衣的幸福。
向往那份静谧和纯真!!!
铁凝散文读后感篇3:读铁凝散文‘冰心姥姥您好’有感
我无话可说不是因为拘谨--有人在拘谨时往往更能废话连篇。我无话可说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了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她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我很看重与冰心先生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竞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
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是那么的自然, 好似最默契的朋友一般。
当下的社会人与人交往,总有太多内容空洞的人情事故,和形态夸张的”友好“,让人总觉得失去了一些自然,而夹杂着刻意,
人们就在这样”亲密“的外壳中疲惫不堪。如果哪位朋友登了门,不与之热闹的寒喧、打趣就感觉怠慢了人家,
哪位远方的友人打来电话,听筒这边的我们不找出一些貌似新鲜或者最新流行的话题来,去努力的延续着那其实已经无趣的对话,
而如上记二位,不发一语,可能早已被对方误会自己不念朋友情意,久不相见便遗忘了对方一样。
其实不然,并不是冷漠,并不是不念情意,只因是朋友,所以需要那心底里发出的声音和最自然纯粹的感觉
真正的朋友,我们也许不会时常联系,或者根本就很少联系,但我们彼此都知道,只要我们拿起话筒,无论相隔多远,
我们都是亲近的,都是不需要那般生硬的客套,可以直入主题,宁静的从容的交谈。
话语,以及身体间的亲近未必是真正的亲近,也许我们不会见面,也许我们即使见了面也不会拥抱,只是面对面的望着,
拉开了距离,才能真正的看清彼此,才会静心的享受友情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温暖。
静静地坐着,或是电话里静静的听着对方的呼吸,什么都不说,也不会感觉尴尬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铁凝作品读后感篇4
刚解读了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孤独的情结,走出南方雨季中人们潮湿的精神世界,还没有细细体会崇明岛春日来临前万物准备萌发的胜景,便步入了铁凝《笨花》中那个河北平原上的小村庄,一同参与了一段跨度久远的历史变迁。读书不仅使我走向虚妄的趋势得以逆转,也使得我精神上获得行走的道路和一同上路的指导者。也许当有一日我从那精神上的远游中归来时,可以用更成熟的目光看待此时的生活,得到更大的勇气和辨别的智慧。阅读是重要的,心灵的清醒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到最后只能戴着别人配制的眼镜观看一切。当然强调自我存在,心灵清醒并不妨碍我一门心思地在别人笔下的故事里遨游。况且最后写下一点自以为是的心得,这属于自己的体会就算不能澄清什么,也可以作为对自己视觉的一次校正。
铁凝的作品一直是获得读者和评论界充分讨论的文本。新作《笨花》集作者6年心血且被认为是至今最满意的一部大作品,可以想见在以后会有多少与之相关的话语产生。我自己所学专业是英文(半生状态),没有相关的文学理论修养和专业训练。知道不能高瞻远瞩,在更高更深的层面上展开评述,所以不想在诺大的聒噪者队伍中添加一点可以忽略的声音,但出生在乡村现在工作在乡村并拥有乡村的精神供给,这使得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有了本能的愿望和信心关注作品中的一点:“乡村”
卖瓜的不说瓜苦,这不仅是利益的驱使,也是本能的反应。出生成长于乡村并理解什么是乡村,我在读完《笨花》后可以有勇气冒着别人指责无知的危险声称:《笨花》不仅是写乡村的,它的根在乡村,基点在乡村,精气神在乡村。作品虽然写到了历史的变迁动荡,写到了南北城市物景,也写到了官僚军阀等上流社会人物,但这些都是舞台上的背景,都是从另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方面应证和服务于作家对乡村表达的需要。书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或明或暗地与乡村发生着关系,主要人物在生活细节和精神气质上更是如此。
铁凝要表达乡村的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但答案容易找到。在新书的发布会上,作者给出了直接的回答:“在《笨花》里我关注的是世俗的烟火”“表达的是平凡人的生活”。这种表达在作品中是具体和详细的。从西贝一家作为全书的开头,中间有劳动,医疗,农事300多种,到最后的喝号原汁原味地呈现着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详细到位的表达不仅说明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熟悉,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表达乡村?或者为什么借着乡村中的人展开故事?这种表达在当下时代有没有意义?要知道表达乡村在现代社会不仅“落伍”,而且存在阅读认可上的困难。社会快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更能招来观众的喝彩声和聚焦的闪光灯。在这样一个人人思新思变的时代,铁凝回过头去书写一个几十年前的村庄,作者的这种“退步”怎样发生?书写的自信如何获得?这个问题关系到作者的部分写作意图,也包含着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