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两篇

乐平分享

  《迟子建散文集》书中所选的散文,有迟子建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现实生活的写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1

  《迟子建散文集》是前不久爸爸推荐给我的。

  以前上学时曾经听说过她,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感觉无比亲切。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的丑小鸭。当有一天,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她的能力。

  她是在比我少女时生活的北方小城还要北、还要小的地方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北极村。对于北极村的了解,大多原于最初的想像,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玉龙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我没有去过北极村,但那里的一切,似乎还好好的保存在儿时最初的记忆中。

  那里应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那里的冬天应该有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那里的夏天应该有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原始森林,那里就是中国北陲的一个小村庄,寂寞而遥远。小村庄只有百十户人家,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户户相连。清晨,开始劳作,饭口时,又见炊烟。小村的人民就过着这种平静而满足的生活。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迟考取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从北极村中走了出来。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院校位于首府。所以,她的家庭应该是北极村里极让人羡慕的。那个学校就在离我家不太远的地方,那所学校若干年之后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宁的母校,所以,对于迟子建,我有隔外的亲切和钦佩。她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后一直在黑龙江作协工作,至今以为黑龙江作协的副会长。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称她为传奇,就是因为她后来的成就。她不但读了研究生,进入黑龙江作协,而且长居哈尔滨,因工作无数次出访他国,成为推动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迟先后出版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无法一一细数,但她的倾心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茅盾)文学奖,这是她奉献给生活在北方的那群游猎民族最好的礼物。也是第一部反应额尔古纳河原住民生活习性和民族文化的小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心怀故乡,脚踏黑土,望眼亲情的人,无论有怎么样的文学造诣,她所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饱满的,她所歌唱的都是动听的,她所抒发的都是最自然、最亲切、最朴实无华的。读迟的散文,从她的文字中,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北方人那种质朴的感情,对于黑土的热爱,对于苍茫雪原的落日,对于远山近水的呼唤,对于风土人情的理解,对于生活之中的平淡与真善,都是那么的接近于真实。我喜欢这种文字,没有矫情,没有暧昧,一切都娓娓动听。

  散文中,无论是对异国风情的描写,还是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对奇异风情、异国文化,对远山,对河流,对日落,和故乡窗前的河岸,对逝去的旧时光,都是饱蘸着那一点无华的女人的风情去感怀一切。书中,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刨析还是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迟都能以安祥的态度处之,我想,这和她从小生活的北极村有极大的关系,那里的山水养育了这样的一个平静而安祥的人。

  之所以这样喜爱她,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我是那么渴求她把我带回到那一片北国的风情之中。或独行在昏黄的街灯下,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抬起双手,留一片晶莹在心间,回到少女时的心境,虽然漫冬寒冷,但内心充满了希望与热情。或某个夏天,没有知了的北方盛夏,与好友欢并肩而行,说着天马行空的话,恋恋不舍的分手各自回家。这些小细节就像此时无处不在的雨水一样,浸湿了我,浸湿了我的世界。

  写完上面的话,我依然是一个好学生。我按照语文教师的要求,对读完《迟子建散文》而留下了一篇读后感。这样的阅读才是圆满的。以后,依然寻着此时的心境,对那些给予我方向、照亮我心田的文章及一切,留下,我的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2

  行走在山水间,凝眸处,小桥流水人家。——题记

  初拿到《迟子建散文集》这本书,翻开来看。扉页上印有迟子建的照片及简介。迟子建——一个温文尔雅的女作家,她深邃的眸子,上扬的嘴角,浅浅的微笑,微陷的酒窝都深深吸引着我。

  迟子建,著名女作家,乳名迎灯, 1964年2月27日(阴历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

  迟子建的文章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本书收录了迟子建几十篇散文,很多是旅行游记。每一篇都有独立的内容,每读一篇文章,你能感受到不同的风格,唯一相同的是那朴实无华的言语、一颗宁静柔婉的心。

  众多旅行散文中,一篇名为 “西栅的梆声” 的文章是最吸引我的,刚看到题目,我就感到眼前一亮,这包含了我对乌镇西栅的怀恋之情。去年夏天,我曾去过那里旅行,因此我饶有兴趣的读了下去。这是一篇追忆性的小散文,纯纯地写景,描绘了乌镇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美丽景色及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迟子建的这篇文章是对旅行生活的追忆。透过文字,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敏锐的才思和灵动的气息,让我感到记忆里的醇香温暖。书中写道“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西栅,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朴素,充满激情而又深沉内敛。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这段描写西栅的简短文字,深深引起我内心的共鸣,西栅神秘深沉,真的仿佛像一片灵动的花瓣,既高贵又朴素。它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只有体验过才可以感受到的优雅气息。正如盛开的莲花一样,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结尾几句作者的感悟,是触动我最深的:“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梆声打动了作者,也触动了我的心。梆声或许带着少许哀怨气氛,但空灵的声音却传遍小巷、环绕耳畔、萦绕于心。这是宁静复古的声音。正如作者所说“世间一切人与物不过是过客而已。“是啊,一切事物稍纵即逝,能把握住的,只有现在,不要让眼前的人与物白白逝去。去寻一块净土,或许那没有璀璨的灯火、喧嚣的人语,但那里有真正的自己,有了勇于突破、敢于挑战的自己!正如这复古的梆声,不仅让西栅的夜白了,也让我的心沸腾了……

    32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