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范文(2)

梁淑分享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篇4

作为一名工作在新能源战线的基层员工,近日,有幸拜读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同志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这是作者继《中国电力与能源》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8章30节、42万字、这部堪称重量级的研究专著开宗明义、内容深邃,在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直面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能源配置全球化、环境影响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能源战略的时代课题,饱含对如何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深深思考和精准把握。书中提出的“两个替代”、全球能源观、全球能源互联网等理念和观点,更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以求、笔耕不缀的知识与实践集成。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理论体系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系统参照,也为我们战斗在新能源领域的基层员工提供了强有力的遵循导航,读罢令人豁然开朗、倍觉振奋。

按照书中的战略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包括洲内联网、洲际联网和全球互联,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显著特征,将有力推动能源开发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众所周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危机,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转变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全球超过1万亿千瓦时的陆地风电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时太阳能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能、生物质能、潮汐、地热资源等等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让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上。而与之不相适应的的是,风云变幻无常,太阳日升日落,未来电网中出现的许多大型的、集中式并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场或发电区,让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难以短时预测的问题愈加放大,给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这也使“纵有千般好”的风电、太阳能,并不能友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而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由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不仅使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可能,也将彻底为解决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找到了一条治本之策。

把握时代脉搏、立足行业实际,细缆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精髓,是建立在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更是建立在对全球能源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上。以作者为代表的一代电力工作者,不仅战略上勇攀高峰、行动中更是广接“地气”,在建设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实践者。

作为电力系统一员,我所工作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全球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及智能输出四位一体的大规模新能源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三年多来,我们充分利用“大广全新”的特色优势,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坚定不移抓好科技创新,提升试验价值,坚韧不拔抓好运行维护,创造示范价值,通过深度研究风光储联合发电控制运行方式和调度模式,加快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抢占智能电网发展先机,取得了一大批业界瞩目的原始性创新成果。风机高电压穿越改造屡创新高、大规模新能源联合发电“黑启动”全球率先,目前,已申请专利108项,发表论文103篇,(其中SCI、EI收录42篇),申请软件注册权7项,累计输出优质、安全、稳定的绿色电能超过9亿度,以显著的试验示范效应让难以驾驭的新能源乖乖“就范”,为实现“两个替代”、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鲜活“佐证”,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升级、发展的风向标。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篇5

文章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等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

在终端消费环节,推广应用电锅炉、电采暖、电制冷、电炊等,主要是把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大幅减少直燃煤,实现以电代煤;推广电动交通、电动汽车、农业电力灌溉,实现以电代油。以电代煤,需要根据清洁能源发展、环境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替代规划,包括技术工艺改造方案比选、投资估算及电价激励政策等。

以电代油,除继续大力推广电动交通外,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以电代油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电动汽车的成熟度还不够,影响规模化推广,主要瓶颈是储能电池,必须加大研发力度,鼓励科研攻关。另外,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规划建设好充换电网络。

在输送和配置环节,主要是规划发展好各级电网。特高压技术已成为成熟适用技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全球各大洲之间、洲内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输送范围内。

特高压交流主要用于构建坚强的国家、洲、洲际同步电网,以及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特高压直流主要用于大型能源基地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电力外送和跨国、跨洲骨干通道建设。可以预见的是,由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传统电源,容量效益较小,还需要扩大灵活调节电源的建设规模;在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情况下,相比传统发展模式,全球电力总装机将会大幅度增加,特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配电网的投资规模也将大幅度增加。

电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输送和配置功能,将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及高效率利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发电环节,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需要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好常规电源,并大力研发、示范、规模化应用新型储能电源。

一是常规化石能源发电。就欧美国家而言,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气电的发展,其燃煤火电已基本没有新增空间,存量煤电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其年利用小时数会逐步降低,并承担更多的调峰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其运行状态将会频繁调节,健康寿命也会有所缩短;随着经济寿命期的到来,燃煤火电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新型储能取得重大突破,燃油燃气发电也将逐步走上煤电的道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在未来15年左右,煤电还有较大的新增空间,同时煤电的运行方式也将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在大约15年之后,中国煤电也将步欧美煤电的后尘。

二是灵活调节电源。要适应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时代的到来,除了通过扩大电网互联,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灵活调节能力,还需要各类灵活调节电源的加快发展。除了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灵活调节气电(如单循环燃气轮机)、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抽水蓄能站址,还对新型储能提出了大规模发展要求。

以中国2050年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各10亿千瓦为例,在建设4000万千瓦灵活调节气电、1.3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情况下,新型储能大约需要3亿千瓦;如果风电、太阳能发电各在20亿千瓦以上,需要的新型储能将达到10亿千瓦量级。但从新型储能技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未来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还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尽快解决其较常规电源寿命短、效率衰减快、单位投资高等问题,这些是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电源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新型储能的研发高度重视,投入也很大,相信新型储能具备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时间将不会太远。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我国也明确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预期,在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规划发展总体目标给定的情况下,开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有多种情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将是经济竞争力。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2020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化石吟》读后感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3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