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

坚烘分享

  《包容的智慧》这本书在传媒界领军人物刘长乐先生与佛教宗师星云大师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们以包容为主题,谈人生,谈社会,谈事业,谈处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包容的智慧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篇一

  本书在传媒界领军人物刘长乐先生与佛教宗师星云大师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们以包容为主题,谈人生,谈社会,谈事业,谈处世,不仅让我们在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关照了明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见证了他们的博学,见证了包容的智慧。两位的对话中,妙语慧言,俯拾即是,让人充分感受到智慧的甘霖,如饮醍醐,如梦方醒。

  我以为,《包容的智慧》对我们启发最大、教育最深的是,我们如何保持自我?面对外界巨大的诱-惑,要做到不为所动不为所惑,就必须有自己内心的秉持,就必须点亮自己的心灯。而这正是我们的致命心灵和精神软肋,我们总是看外界的多,看内心的少。佛家强调要修性律己,平等对待众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为什么会浮躁呢?一是名利心太重;二是缺少不变的心灯。名利心太重,就很难走出世俗的怪圈;缺少不变的心灯,就飘浮不定、容易迷失自我。

  《包容的智慧》一书不仅给了我们很多好的观点和建议,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四句词讲了比丘尼很好的心态,欲求却无,无欲偶然却嗅到了春天就要来了。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切都在“发生”,我们没看见的不代表他没有变化,没有生长,“发生”是一种超凡的心态,决不是消极的道家思想,正是我们对事物有把握力,有管控力,该做的我们都做了,该努力的我们也努力了,可能的不利因素,我们都有了对策和办法,所以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一切都在“发生”。

  打造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就要理解星云大师的禅意: “废物都可以利用”,何况世上没有废物。“在冲突中学习”,“忍是智慧,忍是担当”,只要我们清楚: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要往何处去。识人者智,自知者明。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明白自己的希求,一定能够打造一支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人生中不如意事时常八九,正像星云大师说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我们应该多感恩,少抱怨,珍惜与品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此,才会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精彩。星云大师还给我们开出了一剂“心药方”让我们共同分享: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在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中,让我们心胸开阔、眼界明亮、收获更多。正像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为本书所作序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写的那样: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见的是月,嗅到的是花,悟出的则是境。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篇二

  感言;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能容纳百川。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如果我们真的具有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胸襟,那包容就应该是:彼此欣赏,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都说包容是一种智慧。包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包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人一片快乐的空间;包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包容是抑郁时的解决方法,使你豁然开朗;包容是人生航船上的指明灯,指引你前进;包容是烦恼时的一缕微风,轻轻的抚去心中的不快。包容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篇三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把《包容的智慧》读完了。这是本人生哲学方面的书,我很少看哲学方面的书,总是觉得哲学这东西太枯燥乏味了。 或许是借来的缘故,我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将其看完。

  整本书采用了星运大师和长乐先生的对话方式。虽然书有几个明显的章节,但是我看完之后还是有太多不能明白和理解的地方,里面参杂着写佛学、哲学方面的东西,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理解吧。

  先复述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天,阎罗王对两个小鬼说:你们两个可以去人间投胎去做人了,我现在有两个名额:一个呢,一生需要忙着给别人东西;另一个呢,一生都从别人那里拿东西,你们愿意做哪个?小鬼甲抢先跪下来说:阎王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那里拿东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让步,选择了一生都要给予的那一个。阎王爷二话不说,宣布道:小鬼甲投胎人家做乞丐,到处向别人要东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贵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这故事很有意思,贫穷往往和贪得,不肯施舍有关。现代社会中,我觉得贪得的人往往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不给人留与余地(PK能手,杀气很重);而不肯施舍的人,往往不愿意更多的为团队付出和贡献。

  第二个故事:一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对艺术院的教授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有很多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人体患病器官为了抵御病变,其代价性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称之“跨栏定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的也越高。我有一个同事和一个朋友,09年并不是那么的顺心,或者是工作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两者皆有,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个小故事,有所启发。

  第一次认识了佛学和管理的关系。佛学的柔性管理、自觉管理、感动管理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 培训过几次管理的课程,知道管理和领导的区别,管理:管人的手和口;领导:管人的心和脑,所谓的管理是一门艺术更多的是领导的魅力,我想佛学的管理应该是领导魅力的最高境界吧。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特别在快速理解上,是我的弱项。书中有一段我让我觉得我宁可做一个不聪明的人。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会觉大师(太虚大师的弟子),他一生最讨厌的就是聪明的人。为什么?因为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笨拙不要紧,只要肯脚踏实的慢慢做,慢工出细活,从笨拙中启发的灵巧聪明是最靠的住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星云大师的对联,可以包容下对“包容”的禅意,慢慢体会……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精神的力量心得体会

2.做最好的自己读心得感悟

3.读后感2000字以上

4.工匠精神读后感2000字

    262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