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白鹿原有感

坚烘分享

  《白鹿原》摆脱了阶级斗争思维的束缚,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上,对文化与人性的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描述,这就是一部民族灵魂的寻根史。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读白鹿原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读白鹿原有感篇一

  第一次读《白鹿原》是十几年前,那时文坛上正“西风烈”,莫言路遥陈忠实风头正劲,大多都质朴厚重,也就跟风读了几本,不加选择,什么《土街》,什么《媾疫》等,几乎都是中篇,《白鹿原》是那时唯一读的长篇。读到结尾处,竟有些茫然,黑娃死了,白嘉轩瞎了,鹿子霖疯了,“食尽鸟投林”各有各的命数。

  经典就是经典。隔了多年再读,不但不生起倦心,反而越发觉得书的妙处,好看又耐看,宏大的背景,缜密的构思,人物的爱恨情仇,秒杀如今轻浮的都市言情穿越奇幻,对陈忠实更多分敬佩。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扉页上这句话,显示出作者的“野心”,和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一样,他想写描摹出一个时代,也追求宏大叙事,都是以家族恩怨兴衰为轴,附带时代变迁。与《平凡的世界》相比,《白鹿原》时代跨越得更多,城头王旗多次变换,千年儒学传统浸润下族长,神秘不可知的力量,论广度,要胜于前者。

  白鹿原,确有其地。这道原在蓝田县城西南方向,史载“有白鹿游于西原”,遂命名 白鹿原。白鹿原这个名字后来几经历史的转换,在历史上还叫过灞陵原,著名的“鸿门宴”中,“沛公军灞上”,说的就是这个灞陵原,也就是白鹿原。白居易曾做诗云:“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而白鹿村,则是作者虚构的,不过现实里也有它的原型,那个村里有两姓家族,也曾有过多次争斗。

  书中人物。

  白嘉轩,行事光明磊落,怀仁义之心,以德报怨,好面子,属于有原则认死理的人,在要不要为小娥建庙上表现最突出,宁可全族都染上瘟疫也不能向她低头。

  鹿子霖,精明强干,争强好胜,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好色成性。最后,有灵性的生命被抽走,生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死去。

  田小娥是书中为数不多女性角色之一。按书中描写来看,她属于姿色中上,郭举人,黑娃,鹿子霖,白孝文,这几个男人都不靠谱。黑娃和白孝文虽都真心对她,也都在关键时刻离她而去。为什么要写田小娥这个人物,陈忠实说“官办的县志不惜工本记载贞妇烈女的代号和事例,民间历久不衰传播的却是荡妇淫娃的故事……这个民族的面皮和内心的分裂由来已久。”

  白鹿和白狼,是书中两个对立的意象,一个主吉,一个主凶。在口耳相传的传说,白鹿乃神物,灵气所集,是原上众生的图腾。无疑,白鹿是智慧是化身,神鹿见首不见尾,虚无缥缈,而物化到人物身上,只此两位,白灵和朱先生。白灵被活埋时,她奶奶梦见白鹿出现。朱先生逝世时,其夫人见一只白鹿越过屋顶。

  白灵幼时顽劣异常,却极聪慧,以她姑父朱先生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白灵的眼睛刚柔相济,习文可安邦定国,习武则可能统领千军万马。白灵性子又刚烈,为进城求学,不惜刀横在脖子上,逼父亲让步。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却死于自己人的肃反中。与她类似的是鹿兆海,满腔热血誓死报国抵御外侮,没死与敌酋之手,却死于红军的枪弹之下。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朱先生之于《白鹿原》,如诸葛亮之于《三国演义》。算是书中最具智慧的人。

  他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满清和民国,都有人力邀他做官,都被他婉拒。

  他慧眼看世事,“房是招牌地是累,按下银钱是催命鬼。”,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他只几句就能点醒。

  他虽处斗室之中,但并非不闻世间事,常有出奇之举。当原上众人疯狂种植鸦片时,他亲手扶犁毁掉白嘉轩的罂粟,颇有关中林则徐之风。他只身进兵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清兵二十万,并劝张总督“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

  当不得志的县长找他诉苦时,他重复说着,“还得熬着”,县长索要手迹时,慨然应允,找来纸墨笔砚,铺开宣纸,悬腕挥毫,一气呵成写下四个大字“好人难活。”

  当恶人军阀刘军长来时,他就在门口拴上两条大狼狗,二犬把门,以豆腐烩肉招待他。军阀刘军长求字,他婉拒。岳维山求字,他婉拒。后来,为鹿兆海送葬时,他亲写祭文,亲扶灵柩。联合其他学人,发表慷慨的抗日宣言。岳维山以县志经费做要挟,让他写剿匪宣言,他毫不留情的坚决拒绝。

  原上饥荒,啼饥号寒,阡陌之上,饥民如蚁。县长请他任赈济灾民副总监,他慨然应允。他赈济灾民,不取一分一毫,确保把粒粒粮食送入灾民口中,事后更不受人家送的匾额。这里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白孝文因受了鹿三奚落,而去和灾民抢舍饭,被鹿子霖拽住,并想给白孝文几个馍,朱先生沉静的说,“让他多饿一阵儿好。”白孝文转身要走时,被朱先生拦住“等等,你去抢一碗舍饭吃了再走。吃一碗舍饭好处匪浅……”随后,朱先生对屋里的人说,“我提议,咱们赈济会同仁都去舀一碗舍饭,与民同食这个机会千载难遇。给我一个碗,你们不去我可去了……”

  鹿兆海阵亡后,他决定和学人投笔从戎,亲上抗日前线。颇有古代书生气,文而不弱,刚气犹存。

  他博古通今,淡泊名利,更神奇的能预知吉凶。让他有了些许神秘色彩。他在解放前,劝白嘉轩自食其力,解雇掉所有长工,使白免于被划分为地主。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事在于他的遗嘱,“不用蒙头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入葬时,头下枕着生前著写一捆书。几十年后,他的墓室被挖开,正如他生前对自己孙子说的“我重见天日,就靠你们喽。”里面唯一的一块砖,正反面都刻字,一面是“天作孽犹可违”。另一面是“人作孽不可活”,摔开后,里面同样刻着字“折腾到何日为止。”学生和围观的村民都惊呼起来。。。是呀,时至今日,还不是照样在折腾?

  朱先生逝世后,书中对送丧那段的描写,读来真是令人感动。让我想起德蕾莎修女下葬时,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送行。12个人抬着她,印度跪下去了,所有人跪下去了,人民尊敬她,人们都不敢高过她的灵柩。

  “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轶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喽!”白嘉轩如是说。

  还是他的闭门弟子,黑娃的挽联概括的精准。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朱先生这个人物在现实里的原型是关中大儒牛兆濂。陈忠实幼时听过不少牛的传奇。之所以是朱先生,而不是王先生,陈忠实说,“牛”“人”合一即为“朱”。有兴趣的可百度 牛兆濂 ,他的言行和书中朱先生吻合度还是颇高的,确实是牛人一个。

  读白鹿原有感篇二

  寒假里读了《白鹿原》一书,颇有感触,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早在几年前有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白鹿原》,可当时迫于升学压力,没能实现。不过大衣的寒假这个机会我可没错过,利用这段时间读了此书,感触颇深。

  先谈谈本书作者。陈忠实,可谓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时写农村农民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陈忠实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有一些被人们不耻的有关“性”的描写。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作者低俗,而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诚实态度,对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讳的头名。文学与下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某些人以这种态度审视文学,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轩。白嘉轩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

  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去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

  白嘉轩面对黑娃带回的媳妇小娥冷若冰霜;面对女儿跳跃的青春眉头紧皱。他是一块磁铁,浸透千年的红锈;它是一块石头,承袭千年的风霜。

  但世界总是在变化,国共合作,农协当权,田福贤复辟,白狼出没,白鹿原上纷纷扰扰的变故让白嘉轩达而复贫,贫而复贵,但内心没有丝毫伤痛。

  农协把祠堂砸碎砸烂了,他泰然处之。风浪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复乡约碑文,石碑参差不齐,碑文残缺不全,白嘉轩召集全族人做祭奠,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它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相约,身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

  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www.lz13.cn)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爱,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妇,对村民,白嘉轩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的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乡情清静静的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日子。

  这样,白嘉轩便有了一种飘然出尘的味道。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农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种态度,认为白嘉轩是一个伪君子,伪善使他的仁、义都成了假仁假义。这些可以从与鹿子霖调换土地,暗中较劲儿看出。但我们要想一想,这世上有哪会有向佛一样的真人。其实,他还是个农民,保守、枯涩、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数一样。

  白嘉轩以他独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书中朱先生也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个人。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对朱先生的描写的确带有“神话”色彩,这可能是作品的牵强之处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学问自然没得说,可封建那时肯定的。他虽不是什么“官”,什么“长”,可却受所有人拥护。他只身劝退30万军队,以及一次又一次对未来社会的预言,证明它已近乎圣人。可他谦逊、固执的性格也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书对其他人物刻画也相当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鹏,白灵,白孝武,黑娃等。凸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不安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以其独到的笔风和思路为大家描绘了渭河平原几十年的变迁,可谓惊世之作,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书中人物尽显那个年代的典型农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实似触手可及又不感夸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这也说明陈忠实用其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换取了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充实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得到启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的意义,也似作者最大的愿望。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一定符合众多人的看法,不过就我的水平也就这些,以后还会再多读一些作品,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识,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土地吧”,作者陈忠实这样描写书中主人公,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苍劲的脸体现了一个秦岭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条真正的汉子。他热爱这片土地,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这里的人民无限眷恋的情感。

  祝福这里的人民,他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好儿子;祝福中国文坛,它是这方厚天热土上的一头白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读白鹿原有感

260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