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供大家参阅!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著名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QQ中的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
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这部书不仅适合所有父母读,我认为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它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了解到身为父母内心的想法与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3
当我看完《傅雷家书》,才知道何谓“家书抵万金”。傅雷先生是怎样现身说法教导孩子,每一封里,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一位父亲对祖国,孩子深厚的爱.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亦师亦友,还有是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有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灵感,快乐的学习。
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史时,不会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在傅雷先生给孩子的家书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的是关注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供以借鉴,帮助孩子走出难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同时有体现了亲子,不一定是要为孩子做一份你自己希望的人生计划,而是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路。
读完《傅雷家书》,我感动于傅雷先生言传身教,对祖国,社会,孩子,更甚于自己的高度负责。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记得傅雷在家书中写过“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也许他双鬓间的斑白就是这样来的吧。
从最后的几次书信读出,傅雷对孩子的无限眷恋和爱护,可以想象当傅聪从万里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双亲欣喜的笑颜,而是两盒残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傅雷夫妇所表现对孩子的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动。然而这样一对中国夫妇的典范,却在那个不应出现的年代里,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双双愤而弃世,不禁让人悲戚。
正是傅雷家书,让我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正是读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父母的期盼。看着父母日益深刻的皱纹,看着那日渐泛黄的照片,看着父母去上班似的匆匆背影和下班归来的倦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背着父母一起前行。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