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一: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的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不调皮的孩子耍调皮反而吃亏,一个道理。看到这儿,我就想起来,一个好人总做好事,会因为做了一件坏事而遭到诟病,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会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而得到赞扬。最近读的文章说,一个人帮助别人一次是恩情,帮助十次是大恩人,第十一次不去帮助,就成了仇人了。这,或许又是一个道理吗?
书中一直在强调理财,说实话,对于我这种经常性出现经济危机的人而言理财可是一门学问,生活要过的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要慷慨而勿易于上当。
当看到~字小纸薄,才可以多写而不费邮费~~瞬间就感觉到了亲切感,感觉到了普通人的亲切感
对于傅聪父母写信要傅聪千里迢迢寄并不贵重的牛油一事,一眼看上去我也想不到是家里出现了财政危机,细想也的确的。这个年纪,以后,我们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父母可能会因为颜面什么而不会明着说出来采取暗示的方式,我们是该留心的。小心记下的好。
我们来问你讨家信,像是讨情一般,你是了解你父亲的脾气的,别为了写信的事情叫他受屈辱,好不好?细想来我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不体贴父母,没事就不打电话,长的时候三四个月不曾主动打过,短的时候也有半个多月,几乎都是他们主动打过来的,唉,自己是有多不应该。他们很爱我,我却总让他们担心了。
你至少要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准确,果然不正确,你当然也不用听我的,这是极不适用我家的情况的,我们家从来不带民主这一说的,我爸说的,我不敢反对,也很少反对,然后,我爸特别怕我妈,我妈很少跟我爸提意见,除非我反对的时候,我们家感觉很奇怪,不过,我觉得还是民主点好,氛围好,不会跟我家一样压抑,让我都觉得自己有自闭症一样~
书中有些话说的很不错,1.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2.凡事都应理清思路,光想是不够的,写在纸上才能印象深刻。不能浮于表面。3.坚持你认为对的东西,从人家那学到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始终不变,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性培养的深厚。4.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5.原则就是要取主动,不能处处被动。6.假如念的书不能应用到自己身上来,念书干嘛?7.只有傻瓜自己碰钉子才回头,聪明人看到别人吃了亏就学了乖。8.修改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9、慎于许诺。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形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是懂这个心理的人很少,你最好不要让人误会了。话说,高三那会,跟很多老师关系都在不断地恶化,最后临近毕业,我却反而写了很多明信片亲手给他们送过去。
你始终太容易信任人,我素来不轻信人言,等到我告诉你什么话,我必有依据的。而你还是不太重视,轻描淡写,这样的不知警惕,对你的将来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本性的坏。往往是头脑不清,不知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牵扯的另外一个人。
篇二: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