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窃读记读后感

淑贤分享

  《窃读记》是台湾祖母级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被收在沪教版六年级上读书有味单元中。你有读过《窃读记》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窃读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窃读记读后感篇1:《窃读记》读后感500字

  看了林海音写的《窃读记》后,我十分佩服她,虽然家里没钱,不能买书,可是她还是很爱读书,可我们现在有些人,有了钱,可以买书了,却不爱读书了。真是应了“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句话呀!

  林海音在书店“窃读”,有许多不便之处:1、怕书被卖光了,没得看。2、怕被书店老板发现。3、要忍着饥饿。4、要一直站着看。5、要站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那人的女儿或妹妹。

  到了下雨天,要是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觉得很懊恼。可是,林海音却异常兴奋,因为,这样她就有充分的理由一直在书店待下去了,她有时还得装着皱起眉头望望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她心里却在想:“大些,再大些!”如果是我的话,哪还有心思跑到书店去呀,立马就跑回家去了!

  我也有过“窃读”的滋味:有一次,我去书城,忘了带钱。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急如焚时,不经意间看到许多人正蹲在书架前看书时,我也蹲了下来,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后来的几次到书城,都不带钱,就蹲在书架前看书。看久了,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服务员来了,就把书放回书架上。有时也会脚酸,可是没有林海音那样要忍着饥饿。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想想看林海音那时看一本书多么困难呀!

  窃读记读后感篇2:《窃读记》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叫《窃读记》的文章。让我难以相信的是人世间还有小孩渴望读书,却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买书,只好到书店“窃读”。

  当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时,我被窃读者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书中的小孩喜爱读书达到了入魔的程度,可就因为家境贫寒没钱买书,迫不得已,每天下课后急忙赶到“文化街”,那里书店林立,那样她就可以混进买书的人群中,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一页,两页……她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快乐的是读到了自己喜爱的书,恐惧的是怕被店主发现,可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次,在一家书店读一本书,因为文章太长,每天都要去读,终于被店主发现,“有钱就买书看,没钱在这里混什么。”她遭了羞辱,被赶出了书店。我实在想不通,面对一个无钱买书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店主怎能这样对待她?

  不过,世上的爱还是很多的。当这个小女孩抑制不住书的诱惑,胆颤地走进另一家书店,提心吊胆地读那没有读完的书时,好心的店主叔叔满足了这个穷学生的愿望。

  书读到这儿,看到家里满屋的书,我内心一阵愧疚。我们这一代吃得好穿得好睡得香,是在浓浓的爱里长大的,为什么不紧紧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好好读书呢?

  窃读记读后感篇3:窃读记读后感800字

  这学期, 我从书中又认识了许多人。有《地震中的父与子》里那了不起的父亲和儿子,有《狼牙山五壮士》中那壮烈豪迈的五位壮士,但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便是《窃读记》那个窃读的小女孩。

  《窃读记》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买不起书的情况下到书店偷偷地看书,在担忧和恐惧中沉浸在读书的巨大乐趣中,写出了小女孩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初读《窃读记》时,“窃读记”这一课题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但是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文中小女孩“窃”的则是读。情趣可真是大相径庭!

  仔细品读课文,我的思绪随着这个怯怯地藏在大人中间,贪婪而匆忙地窃读的小女孩一起飘动,体会到了她那虽然历经了担忧、恐慌和劳苦,但因读书而快乐与满足的情感。

  当我读到课文中的最后一段时,文中小女孩那因从书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而忘却自己身体上的痛苦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那个小女孩在十分贫困的条件下仍去书店偷偷地阅读书籍,以学习知识为快乐。可我拥有一大柜的书却把它们束之高阁,一心只想玩。现在想想,我真是羞愧万分!我明明有着良好的读书条件,为何不好好地去阅读书籍呢?

  文中国文老师的话说得好,“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们应该多读书,增长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成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向文中的小女孩学习,从今以后多读书,使自己的认识在书籍文化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看过“窃读记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窃读记读后感300字

2.《窃读记》读后感

3.窃读记读后感500字

4.读《窃读记》有感600字

5.窃读记读后感

    192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