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神舟11号着陆成功观后感(2)

映芳分享

  2016神舟十一号着陆成功观后感心得 篇【4】

  在完成了30天在轨飞行之后,两名航天员即将要返回到飞船,进入到返回舱返回地面了。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把几道舱门都关上。和开门不同,这关门也有很多门道,甚至比开门还重要。

  天宫二号的门是否关好,影响着它未来的在轨飞行和下一次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组合体飞行。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的舱门是否关好,关系到航天员能否安全返回地面。所以为了关好门,航天员在关门之前要用专门的舱门清洁布,对门框和门的密封圈进行清洁。按照规定,舱门的密封圈和门框至少要擦拭三遍。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同祥:因为在天上在失重的状态下,一些微小的东西都会飞扬起来,飞扬起来的时候它要粘附在这些表面,如果没有擦试干净的话,就会影响它的密封性,原来我们做过实验的,如果有一根头发丝夹在这里,它的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

  擦好密封圈和门框后,关上门,航天员还要把门锁好,锁牢,这个时候就需要顺时针转动两圈半,然后关上压力平衡阀。之后再回到轨道舱,关好轨道舱的门。

  门到底关好没有,还要依靠快速检漏仪来鉴定。当仪器检测出的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说明门已经关严实了,航天员可以放心离开天宫二号,准备返航了。

  回到飞船的返回舱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启动返回地球的一系列操作了。首先飞船要与天宫分离,之后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一同撤离,开始踏上返回地球的路途。

  但实际上,飞船在返回的路上也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针对这些考验,设计人员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保证返回舱平安回家。

  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大气层的摩擦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这时候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如果不采取防热措施的话,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会承受不了高温,而且返回舱的结构也会受到损毁。所以科研人员在返回舱的外壁上,涂了一层防热涂层,返回过程中防热涂层会消耗摩擦产生的高温,以减少对舱内温度的冲击。

  有了这件盔甲,返回舱的内部温度能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这也是航天员能够接受的温度范围。

  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到达距地面大约80到90公里时,因为高速运动而产生的剧烈摩擦,在返回舱表面会产生等离子区,出现黑障现象。这时候,返回舱会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不管是声音、图像、还是遥测信息,都会全部中断,剩下的只有等待。

  这对飞船和航天员的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一段“最难熬的时光”大约要3到4分钟,直到返回舱距离地球大约40公里的时候,“黑障”才会消失。

  当返回舱成功穿越大气层,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时,飞船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是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人员最为关注的事情。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飞船的返回舱上安装了主伞、备伞两套降落伞系统。当主伞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打开时,备用伞系统也能够担当飞船返回重任。

  本次任务,两名航天员在天宫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本次任务中,景海鹏和陈冬除了是航天员,他们还要扮演科研员的角色,因为有很多科学实验,需要人来操作。而作为天宫的主人,两位航天员当仁不让。

  这一次在天宫二号里面,将进行14项空间科学试验,以及一些技术验证试验。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航天员参与其中来完成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主管设计师李喆:航天员在舱里面要开展更多的科学试验载荷参与的项目。还保证对航天器的照料,还有航天员要花更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然后进行在轨的一些娱乐活动等等这方面的工作。

  在众多的实验当中,其中一项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航天器进行照顾,并且完成人类太空生活的医学实验。这也是给未来建造空间站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能够满足航天员未来更长时间的在轨生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主管设计师李喆:在轨生活舱内会产生有害气体,还有二氧化碳。航天员需要及时更换二氧化碳的净化器、微量的有害气体净化器、冷凝水收集器,还有各种航天员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等,这些都要航天员收集、更换、处理。


188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