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散文读后感
王开岭的散文逐字逐句,值得细细品味。大家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王开岭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王开岭散文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个嘴谗和挑食的读者。曾对一个朋友说:一部二十万字的书,若有一万字吸引我,我会买下来,若有一百字让我记住,就是一本值得眷恋和留存的书了。而眼前这本书,它在一周的阅读里赋予我的快感,让我在感动之余,甚至涌出一股感激。一股极度亢奋和深深满足后的感激。
题材之丰浩、细节之精准、纹理之细密、精神发现之独特、关怀视野之阔大、言说的锐度和思路的延展性……盖超乎我的想象。经年来,我很少看到在一册书中,由一个人的笔下竟洞开出那么大面积的精神风光:郁郁葱葱的故事森林,幽邃致远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峦……在王开岭身上,我惊讶地看到了一个体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学的、美学的、理性的、情怀的、史思的、宗教的……一本书竟能汹涌、汇合那么多元素而又从容不迫!在这个浮燥的速记写作时代,你不得不承认,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准确地说,它给了我一个周期很长的阅读节日。就像一份丰盛大餐,它的丰饶和美味,几乎照顾到了我肠胃的每一层褶纹。
“二十世纪,神被杀害,童话被杀害。最醒目的标志就是人对大自然不再虔诚,不再怀有敬畏和感激之心……一切都在显示,二十世纪是一个财富和权力的世纪,一个仅供成年人生存与游戏的世纪。现代化,更是一个旨在表现成人属性和欲望的概念,它本质上忽视儿童。”(《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
这样美学化的理性文字,在以喧嚣、怯懦和虚伪著称的当代文坛,在以争夺语词和与概念调情为能的思想界,其含氧量是立即可判的,那种寂静独立的气息,使我在呼吸间就把它与它们区别开来。
毋庸讳言,我们正面临一个越来越商标化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文学界的先天不足和苍白自不必说,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也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不能自拔,一粒有用的药丸,往往须数以千倍的糖衣包裹和累赘体系为之服务,多少洋洋万言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甩干了那些语焉不祥和思维混乱的瘫痪性词语,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如此庞大的结构,对阅读来说,实为一种巨大的时间消耗和体力开支,简言之:累!或者说:表达的无能!而一些相对非学理性的民间书写,虽不乏自由和闪光的东西,但由于言说的任性姿态和散漫气质,又多在声音的分贝值上下功夫,一些有用的思想原材料,也多流于一种粗糙的机器生产,滥而殇,浮而佻,经不住检验和淘洗。
王开岭的文本显然属于一种手工,属于一种慢活。这使他的笔调又多了一种罕见的诚实和耐性。更要命的是,除了要求理性的精准,他还唯美。比如有一篇《向儿童学习》,在批判了成人社会对童年的粗野塑造之后,他这样说:“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历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加法,但实为一种减法……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袋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里的玻璃球。”“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读这样的句子,你只有赞叹的份。它不仅贡献了智慧,还贡献了智慧最好的形式。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干净……如果用形象表达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你会觉得眼前一闪,心神被什么东西给紧紧摄住了,它会带给你一种与平时迥异的阅读景象:不仅工艺精美,更多是其质地、其优雅的心灵和纹理的高贵,一种丛林里的高贵,一种靠沉淀、浓缩和结晶凝成的高贵,天然而非刻意,古老却又年轻,沉实且生气蓬勃……这样的资质于当代实在太难得。完全可以想象,其生成会多么缓慢,包含了多少苦寒和耐性。
无论是廓清历史、还是批判当代生态和权力之弊,他截取的往往是那些最不引人瞩目、最易被喧嚣的学界和民间所忽略、而又极具人文品质的片段和细节,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精神事件”(这是他常用的一个概念)和“心灵事件”。这几乎成了他选题的一个标准。也正是这样一个标准,保证了该书的纯度和精粹性。其实,这不是个运气问题,一切有赖于作者的提升之功,仰仗作者的心灵锐度和精神发现力。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个正在生活着的人。”“假如人类有一天真的不再遭遇战争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竟源于这样一组细节和情景:比如,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这样的文字,会让一个心灵敏细的人感到欢愉,也使一个思想习练者倍觉满足。这种文思兼容的品质,既替浅薄、贫血的散文界挽回了思想和良知的面子,又为鲁莽兼粗糙的思想界赢得了艺术与审美的声誉。或许正是因了这原因,近些年的各式“最佳”“年选”“精品”等选本大战中,均可见对王开岭名字的争夺。《请想一想华盛顿》《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精神明亮的人》《恐龙胃和物理人生》《向儿童学习》《古典之殇》《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大地伦理》《我们如何消费星空》等已成为这类作品的名篇。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绰绰闪动着朦胧的审美色彩,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韬者的倔强。该书中即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若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
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流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免疫,在其作品中,你找不到流行话语的痕迹,对每一题材,他似乎都不满足从一个流行的入口进入正题,他表达的入口真正属于自己,而非租来的或盗来的。王开岭使得你很难重复他。你可以重复其材料,重复其观点,但你无法摹仿其纹理和气质。他的文字不是说教性文字,而是体验性文字,不是霸权式话语,而是共享性话语。他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他使用最多的是心灵,而不是嗓子。
透过这册书,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所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
一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王开岭散文读后感篇二
在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中,令作者“猝然绊倒”的,正是大文豪福楼拜写给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位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接着,作者感叹道:“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读到这些文字时,下午的阳光是静谧的,时光是停滞的,作为读者的我,不能不为作者的这些动情的文字而陷入思考。我们的目光,因尘世过多的阴霾而不再明亮,我们的心灵,因欲望过多的膨胀而不再纯洁,我们因过多的私欲、过多的奢望、过多的名利,而变得越来越阳痿、越来越不像人类。
王开岭,一个很清秀的人,走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但当他坐下来,和你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身上明显地带有诗人的气质和胸襟,他是浪漫的,更是冷峻的,是羸弱的,更是有骨骼的人。
王开岭,是一个保持自己思想的,保持清醒灵魂的人。是一个让很多人必须审视自己并感到羞愧的人,是一个让笔下的文字长出思想之花的人。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远何等难为的遥想呀!”
这是《古典之殇》中的一段文字,我想,每一个读者,看到这些让眼刺痛的文字,都会与之产生深刻共鸣的并引发深刻的思索。
“王开岭的作品素以”人“为基本点、发出自己认为应该发出的声音着称――人们以为这样便足够了。但他却认为人不仅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且要拥有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面对黑压压的、不住地压过来的黑云,以及持久的呼叫和射击,或许他觉得自己像一个迅速”搂卡了弹匣的战士“。令人惊愕的现实。一场持久的战斗,丑恶、严峻、尴尬和紧张,会使战士的姿势迅速变得僵硬、变形、嗓音喑哑。他体验到了最深刻而无声的暗夜悲哀――在这种世界里人已不复为人。他知道,靠”点射“的威力,已经几乎对这个世界不起任何作用――像面对一个已经下达了病危死亡报告的患者或一个刁钻而不可救药的世界,预先准备好的诊治报告或拯救方案已无能为力,必须重新思考一切,以更高级的科技手段应对――包括手中拿着的手术刀或冲锋武器的科技含量等等――让人欣慰的是他在这部书里做到了。(摘自张杰《被扩展的思想根系》)”
在《权利的傲慢》一文中,作者写道:耶路撒冷有一间很有名气的小酒吧,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到访以色列时想去拜访,为了安全,请老板谢绝其他顾客,遭到断然拒绝。第二天,基辛格想通了再次打电话预约,表示明天只带三个同伴订一桌,不必谢绝其他客人。可是,又遭到拒绝。老板说,明天礼拜六,例休。作者写这件事的笔调是冷静的,但读者会同时感受到他内在的激情。读到此,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分:小酒吧的老板,不畏权贵,护卫的是平等,拒绝的是强权。
王开岭散文读后感篇三
实在的,在这之前,我没有真正读过王开岭的散文随笔,只是知道他的散文很新锐,很受读者欢迎和喜爱,有朋友告诉我说他的散文随笔传达给读者的总是疼痛感和创伤感,但他的文笔素雅,且有神韵,一股激昂的气脉始终贯穿着他的字里行间。
今年春天,我们相见在北京,之前,通过几次电话,见到他时,就感觉他是个话极少、不擅交际的人,他看上去瘦弱,但脸的轮廓却棱角分明,语调低沉,目光里投射着犀利。今年夏天,陪他游览了济南的老街老巷,简单交流过,对他的印象很深,觉得他是一个谦卑沉稳但又有些忧愤、有独特思想的文人。
国庆节前,从网上买了一本他的《精神明亮的人》,2号下午,独自一人在家读了起来。当我读完第一篇的时候,我就有些放不下手了,就想一气读完。我被他笔下机智、深邃、诗性、温润、独特的文字而打动。曾编辑过很多当下的散文和随笔,能让我如此激动而叫好的不多,能让我从心里敬佩的就少之更少。读《精神明亮的人》,是一种精神的愉悦,灵魂的临照,他的文字能让你沉思,而且,必须是在心静下来的时候。你的思绪会随之走得很远,你的柔软会随之情怀天地。
我对文字是很苛求的,但王开岭的文字让我惊叹、陶醉。
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4.名著读后感范文
5.白说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