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皇帝的新衣说了做人要讲究诚实,而不是奉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皇帝的新装》读后感,仅供参考!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它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笨或不称职,为了表示自己聪明,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皇帝给了骗子好处,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皇帝太傻、爱虚荣,整天想着穿华丽的衣服,什么事都不管。骗子太狡猾,利用皇帝的弱点骗取皇帝的钱财。大臣们很虚伪,为了讨好皇帝以获得其欢心,全都用假话来骗皇帝,以保住自己的官职,不惜颠倒是非,混淆是非。因此我们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有萌发爱慕虚荣之念。
我觉得皇帝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心虚,不敢正视现实。他如果说自己看不见新衣,就被人说自己不聪明,从而就假装自己看见了衣服,以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如果皇帝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承认错误,改正自身缺点,那怎么会被骗子和大臣欺骗呢?而且如果皇帝敢于正视现实,会更加受到臣民的拥护和爱戴,那么整个国家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可是皇帝的精力不是花在“改”上,却用在“藏”上,从而导致国家逐渐衰败,直至灭亡。我们作为小学生,要正视自己,勇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知错就改,把精力凝聚在“改”上,不要像皇帝一样自欺欺人,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
从这个小小的童话里,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篇二
《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叙述的清晰性和完整性。它所用的叙事方式,是儿童们最易接受的顺叙法,落笔就写主要人物,介绍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然后引出骗子,接着写织布,做衣,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衣”参加游行大典,在人们面前出尽洋相。故事顺序展开,一环紧扣一环,逐步引向高潮,最后简短作结,且又留有想像余地。这样的写法,既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周密的思考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像能力。
《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突出重点,对于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运用多种手法,不断加以重复,反复进行交代。这篇童话中,凡属重要的情节和细节,诸如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况,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等,作者都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地加以叙述和描绘。这种成年人可能会感到“嗦”的描述方式却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是在娓娓而谈,清楚明白,引人入胜。
《皇帝的新装》还十分注意叙述方式的多样化,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作者在叙述整个故事时,有时采用明白流畅的白描手法,有时通过精彩的对话,有时则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很自然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皇帝的新装》,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皇帝特别傻,傻到什么地步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他花了很多钱请两个骗子给他做衣服,骗子装模作样地做衣服,其实什么也没做。后来皇帝穿上了他们做的"衣服",就这样,他什么也没穿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以为自己很漂亮,其实出尽了洋相。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
文章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文章中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出,因为这样酒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出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得说假话,最后一个小孩子说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摸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象,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童话以讽刺之鞭无情地批评了腐朽的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利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那出来示众。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看过“《皇帝的新装》读后感”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