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电脑>电脑安全>病毒知识>

第一个的计算机病毒是怎样的

俭聪 分享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以下是学习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

  不过在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会有这种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Wave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of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虚拟科幻小说世界中的东西,在几年后终于逐渐开始成为电脑使用者的噩梦。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的玩起一种游戏: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这个叫做磁芯大战(corewar)的游戏,进一步将电脑病毒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FredCohen)在UNIX系统下,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与认同。科恩为了证明其理论而将这些程序以论文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让电脑病毒具备破坏性的概念具体成形。

    27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