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

华燕分享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成语典故简短,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别无长物的故事

  【成语】: 别无长物

  【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解释】: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成语故事】:

  别无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身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不逞之徒的故事

  【成语】: 不逞之徒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故事】:

  “不逞之徒”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作乱,专干坏事的那一类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来发兵讨伐子驷。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不求甚解的故事

  【成语】: 不求甚解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很少的农田维持生计。长大后,他曾几次做官,又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几次辞官回家。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喜欢过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在耕作之余,他勤奋读书,并自称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不要过于咬文嚼字,死钻牛角尖,应该深刻领会书中的要旨。这个成语比喻读书不认真,理解不深入。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


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1.励志成语典故大全

2.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

3.常见成语中含典故

4.小肚鸡肠的成语典故

5.初出茅庐的成语典故

    40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