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糍粑的经典典故

沙娣分享

  糍粑是指用糯米蒸熟捣碎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这美味可口的糍粑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糍粑经典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糍粑经典典故

  年岁稍长的四川人,中秋节印象里的食物,通常不是月饼,是糍粑。

  正如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中秋吃糍粑也是有典故的。糍粑源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纪念伍子胥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懂典故,只晓得跟春节一样,到中秋节就要阖家团圆,糍粑也是圆圆的。”60岁的刁礼荣说。

  在他的记忆里,想吃顿糍粑颇要费些工夫。“酒米(糯米)要泡一晚上,木甑里蒸熟。最费神的是打糍粑,要用木棍在石臼内杵打,快、稳、准、狠,极考力道。”

  说典故 糯米砖石筑城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糍粑与伍子胥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来到吴国后,他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率领吴兵攻破楚国都城郢,掘楚王墓鞭尸报了仇雪了恨。

  吴王叫他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伍子胥却闷闷不乐。伍子胥对身边人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可找到充饥的食物。”

  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久,越国勾践举兵伐吴,把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

  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伍子胥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了备荒粮。后来,每到丰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纪念伍子胥。

  谈食谱 木棍石臼打糍粑

  “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八月半,因为这一天能打牙祭。”刁礼荣说,糍粑需要全家总动员,泡米、蒸熟、杵打、摊晾、煎烙、调料,各有各的活路要做。

  在他的记忆里,前天晚上要泡上糯米,用水浸泡发涨,“早上一瞧,米吸饱了水,一颗颗白白胖胖。”主妇清早起床后,把米捞起来沥干,装入木甑内,用旺火蒸熟。“用手去捏米,摸起来粘手,中间没半点硬心时,米就熟了。”

  打糍粑是最费工夫的,通常由青壮男人来做。“把熟米饭放入石臼,用木棍杵打。木棍手腕粗,两头大中间小,一般要铁实的木料才行。打糍粑有讲究,快、准、稳、狠,木棍下去快,收起来也快,翻来覆去地打,直到把一颗颗糯米,打得均匀、瓷实。劳力宽松的家庭,几个男人换着打。”

  不过,在川东一带,打糍粑是用芦苇杆。用芦苇杆舂,几个男人围在一起,也很费工夫。但这样打出来的糍粑,有一股清香味。

  糍粑打好了,放进簸箕。“簸箕里铺了层米粉,是用石磨把生大米磨成的粉。石臼里的糯米糊糊,用手把握大小,揪成一团一团的,压圆压扁,两边粘粉后,晾在簸箕里。晾好后,往锅里烙。当时都是柴火灶,一定要用微火,两面都要烙硬,但不能烙糊了。烙好了,还是圆圆扁扁一个,但个头大了一倍。”

  讲吃法 豆花腊肉佐糍粑

  在刁礼荣的回忆里,糍粑的黄金搭档叫黄豆面。“蒸糯米时,另一口灶炒黄豆,炒得噼噼啪啪响,有的还蹦起来,闻起来香喷喷的,再起锅凉冷。黄豆面用石磨磨成粉,我们一边推磨,一边吃炒黄豆,满口生香。”刁礼荣说,普通的黄豆面,就是黄豆粉兑白糖,蘸糍粑吃。精致的黄豆面,加了各种料。“黄豆、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磨的磨,杵的杵,再加白糖混合均匀,蘸起来吃,那叫一个香!现在有些是蘸红糖,没当时香。”

  这个团圆节,不少家庭会吃顿好的打牙祭。“有时会推一锅豆花,配着糍粑吃。肉菜肯定要有,当时农村买新鲜肉难,通常都是吃腊肉。干豇豆炖腊肉骨头,腊肉炒回锅肉。锅里煮熟腊肉,案板上切好,一块一块晶莹透亮。娃娃们忍不住,拿手抓一块吃,大人们也不责骂。”如果买到五花肉,就把糍粑切成薄片,加上尖椒、蒜苗、葱、姜、蒜,炒糍粑回锅肉吃,别有一番风味。

  这种风味,如今渐渐只留在了记忆里。“没有人再聚在一起打糍粑了,石臼啥的都没了。城里人想吃糍粑也容易,切成长方条的,蘸了红糖,或者路边摊,一个小机器,搅出一小坨一小坨,和着黄豆面。但是,不管是糍粑,还是黄豆面,都不是当时的味道了。”

  糍粑的介绍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糍粑,是南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于中国南北方地区。

  与糍粑有关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着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

  糍粑的做法

  糯米具体做法: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滤干水,置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净的器皿上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加馅置其上揉

  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期保存。如果将舂烂至胶状的糍粑趁热压成大的圆饼,就要在冷却后不久,用锋利的菜刀将大圆饼切成小块(2cm*6cm*10cm左右)。因为未完全冷却切时粘刀,冷却太久过于坚硬,切时就很费力。如在寒冷的冬天,晚上压圆饼,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切了。食用方法很多,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

  土豆具体做法:土豆刮皮,清洗干净后,用蒸笼大火蒸煮熟烂后,放置阴凉通风处让其余温和水蒸气散发后,再快速倒入特制的石槽里,人工用木质的锤子捣至细腻均匀,有很多气泡产生,最后用铲子盛到盆里,依据不同地区的饮食口味可放入白糖,芝麻(南方),陕西陕南一些地方会勾兑浇洒一些汤汁(北方),口味爽滑,细腻,相对于糯米较易消化吸收,还可以吸脂减肥,可谓是人间美味。

  湖南糍粑: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原先,要将米挑到很远的井里去淘洗,因家里没有这么多的水来洗。后来,家里都打了井,也就省了这份挑米的力气。但我发现,老家一些有力气的人仍然舍近求远,宁愿挑着米去离村很远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里水质好,淘洗起来更方便的缘故吧! 将洗好的糯米沥干水后,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甑,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米舀进热气腾腾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时,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时间,然后就准备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一人一根木槌,开始,两人握住木槌使暗劲将石碓里的米饭捱烂。然后扬起木槌对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过程要趁热打粑,越快越好,如时间久了,米饭冷了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捏糍粑时也捏不动。同时,打糍粑还得有技巧,要不时用木槌将糍粑撬起翻动,否则,有些没打着的仍是饭粒,吃的时候就咯嘴了。 还有,打糍粑时要有眼色,把握好节奏,不然,就会将木槌砸在对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烂。因此,并不是每个有力气的男子汉就会打糍粑的。我成年刚学打糍粑时,不是将木槌打在对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场糍粑打下来气喘如牛,手臂酸痛,虎口发麻。 经过一阵“嘭咚、嘭咚”的砸打后,将打烂的糯米饭从石碓里抠出来,女人们立即围着方桌,一人扯一绺糍粑捏起来。捏糍粑当然也有技术,熟练的但见两手翻动,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几捏几捏,然后右手一拧,一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摆在了桌上。如果不熟练,不但捏不圆,而且半天捏不成一个。捏糍粑中要不时在手上搽些黄油和蛋黄,这样不会粘手。 待糍粑捏好后,然后将另外一张四方桌翻过来压在上面,这个时候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纷纷爬到桌子上去踩压蹦跳。待大人将桌子抬开后,一个个薄薄的圆形状糍粑呈现在面前。然后,小孩子争着用萝卜刻成的五角星或囍字印章,粘上红色汁水盖在糍粑上。这时,糍粑就算做成了。 当然,打糍粑时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还能不时吃上一坨糯米饭,当大人们将打出来的糯米饭倒入石碓之际,这时,贪吃的孩子们便会蹿过来抓一把在手,然后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也会乘大人们不注意,偷吃刚打好还温热柔软的糍粑。 打糍粑、捏糍粑是一个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几家人凑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语喧哗,更加衬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小孩子们尤喜欢这种场面,你追我赶,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饭、上桌压糍粑、给糍粑盖红印戳,都是小时候过年有味的事。


看了“糍粑经典典故”还看了:

1.最感人的真实故事短的

2.名人的成长故事精选300字

3.儿童故事文字版大全

4.有关小狐狸的童话故事精选

5.名人创业故事大全

    2872632